這裡也有樂趣

愛說“這裡也有樂趣”的,我發現有兩類人。

一類是充滿好奇心的小孩。

一次幾家人結伴去一個因瀑布而出名的風景區。人多,煩於等電瓶車,就商量好走路去瀑布,還能順便欣賞沿途的風景。

路邊有個賣竹筒飯的少數民族姑娘。

“媽媽!這個飯好有趣喔!我要!”同行的三歲小女孩山山一上路就兩眼放光。“有趣的還在後邊呢!走”她媽拉著她便走。

“那位姐姐的衣服也好有趣喔!”

“她和我們不一樣。你以後就明白了!”生怕她賴在這裡不走,她媽趕緊敷衍過去。

“媽媽,那朵白花花好有趣!”“媽媽,那塊小石頭也好有趣!”於路中,山山每隔一會兒就要求媽媽停下來。“大部隊”沒法往前走,她媽被弄得很尷尬,只好把她抱起來,不敢放下。

“媽媽,那邊的草叢也好有趣……”

另一類是情感豐富的文人墨客。

“詩精絕工致,古體尤高”的柳宗元是一位善於發現樂趣的詩人。詩人,有詩意之人,自然可從平平常常的景物中寫出令自己快樂的東西來。柳宗元被貶永州後,絕對感嘆過:“此地亦有樂也!”順利地做官,對古代讀書人來說是一大幸事,固然有“樂”。無奈被貶,善於發現的子厚找到了“聞水聲,如鳴珮環”的小石潭——這鮮有人至的小潭也不遜色於名勝吧!他又看見了“獨釣寒江雪”的“孤舟蓑笠翁”——這風骨總比官老爺們超然些吧!“這裡也有樂趣”使柳河東平靜下自己的心,當了位好小官。

文字風格深婉清麗的醉翁歐陽修,仕途較順,仍經常感嘆:“此地豈無樂?”“飛絮濛濛,垂柳闌乾盡日風”的暮春西湖能吸引他的眼球;“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成了他與民同樂之地……

經常說“這裡也有樂趣”的人越來越少了。是因為現在的“詩人”不多了?還是因為“孩子”太少了罷?其實兩者只是作者按本身意願以點蓋面的說法。他們的共同點是:都無束縛、留心生活,單單純純、灑灑脫脫。前者是無智的,如:孩子、瘋子、傻子;後者有大智慧,如:藝術家、詩人、科學家、哲學家。有大智時仍有無智時的表現,“這裡也有樂趣”簡單地成就了大智之人。

說白了,“這裡也有樂趣”是一種始終保持好奇心與愛的人生態度。在多數人為金錢忙得焦頭爛額的現代社會,“這裡也有樂趣”能使人的腦袋冷卻一會兒,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這裡也有樂趣!”希望有一天你能指著一件過目百遍的東西嘆出這六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