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完美是人們永恆的目標,有很多人為追求完美,而放棄了很多不應該放棄的東西,浪費了很多不應該浪費的時間,但到頭來還是不完美。
有這樣一些實事,應該還不算陌生。考上了一所不知名的大學,或不理想的專業,寧願再花費一年的寶貴時光,也要求得一個完美的結局;若干年前由於缺乏經驗或者緊張造成在公開場合出錯,於是一直為這個“不完美”而耿耿於懷;不知道什麼時候起,人們形成了一個無形的定式,不管什麼東西,包裹戀人,“第一個才是最完美的”。
邱吉爾有一句眾所周知的名言佳句,民主不是最好的,但我們實在沒有比它更好的東西。實際上生活在世上的人們,除了精神病患者和剛剛從痛苦中掙扎出來的人,現實生活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不完美的,完美只是一種追求。因其存在不完美,人們才有動力,才能促使人們思變;因為不完美,你才會有改變、創造和進步的衝動,才能體味到改變和創造給你帶來的幸福和快樂。
現實之所以不完美,是由於人們的欲望沒有盡頭、永無止境,人與人之間有很大的差距,每個人的需求又千差萬別,並且誰也沒有權利和能力要求別人、乃至社會按照自己的預定目標走。人生一味的要求完美,必然造成對自己苛求,對他人不寬容。自古至今,追求完美的人不計其數,但上下幾千年沒有一個最終成為完美的聖人。
我們追求完美,雖然達不到目標,但我們決不能放棄,決不能有厭世頹廢的“犬儒主義”的心態,也不能把一切寄託於“田園牧歌式”的烏托邦之中。現實生活中我們承認不完美,實際上是擺正了心態,把自己真正回歸到了一個正視現實、承認現實的健康心境,有嚮往才有動力,有追求人生才有滋味,我們要戴著放大鏡看待生活,不要戴著有色眼鏡鄙視生活。要始終保持一個樂觀向上的心理,在追求完美中尋找快樂,在不夠完美中尋找差距,砥礪奮進。
作者認為,人生之所以從懂事那天起就開始奮鬥,就是因為我們生活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就是因為我們的人生中存在很多坎坷,我們奮鬥的過程就是彌補我們的不完美,記得法國羅曼·羅蘭說過:“人生是一場無休、無歇、無情的戰鬥,凡是要做個夠得上成為人的人,都得時時刻刻向無形的敵人作戰。”人的一生沒有完美,畢生努力追求就是完美,正如古人所說: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世間沒有任何事情是十全十美的,完美無缺只是一種追求,真正的完美是相對的也是短暫的,它不可能是長久存在,就像一個企業,創業時大家齊心合力努力奮鬥,使企業一天天發展,真正到了完美的頂峰,任何一個企業家絕不可能使企業始終保持在這個完美的頂峰,到達頂峰就意味著該走下坡路了,這就是事物發展的規律。一個家庭也是一樣,不完美時夫妻團結努力創業,追求完美,一旦基本完美,就會出現揮霍享樂,不思進取,有的家庭就該出現破裂,不是離婚就是家庭出現敗家子,最後又回到當初的一窮二白,又從新開始奮鬥。這就是人,這就使社會,“窮則思變,富則淫亂”。“貧賤憂戚,庸玉女於成也”,貧賤憂戚的境遇,往往使你成就美好的事業。富裕以後往往會出現貪圖享樂荒淫無度。所以我們可以追求完美,但不一定能達到完美,也不需要絕對的完美,一生當中只要我們追求了,我們自己感到值了,也就算完美了。
造物主也是這樣,一開始就將人間萬物殘存缺憾,使人們在不完美中追求完美,使世間萬物在矛盾中生存,使社會在相互作用中不斷前進,使時代在不斷創新中更迭,使人類不斷追求中完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