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與量的統一

從微觀角度講,當一個原子最外層電子脫離了原子核的約束時,它就會變成另一種粒子;從巨觀角度講,當一個彈簧的承載超過其彈力極限時,它就會無法恢復。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人生的智慧比比皆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條是有度。

古往今來,賢君明主必務實求事,賞罰分明。何為分明?若以私交行賞,無功而受封,群臣何以建功立業,勢必結黨營私,唯利是圖;若以私怨處罰,無過而受刑,群臣何以直言強諫,勢必趨利避害,明哲保身。此之謂非分。若以拾遺之功大封,開疆之功小封,則大封之人必自滿得意,成一時之風;小封之人壯志難酬,失赤誠之心。若以誤傷之過重刑,忤逆之過輕刑,則重刑之下必積怒,而刑罰如同枷鎖,敢怒無言;則輕刑之下必無畏,而刑罰如同空幌,形同虛設。此之謂非明。故賞罰分明必平心而論,論功行賞,論失處罰,皆有度。

日常生活中,善意的行為值得我們借鑑,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對人置善之心,做事持善之舉,無可厚非,但能做到恰到好處才是善。溺愛的故事不勝枚舉,難道大愛有錯嗎?只是愛之至深為其埋下伏筆,否泰一線。另外行善的範圍也是有講究的,豈能像農夫那樣對毒蛇呵護備至;豈能像唐僧那樣,對妖魔滿口仁義。

語言的魅力之一在於表達。如果把書面表達比作兵法,那么口述表達就是戰場。一個人的兵法讀得再嫻熟,倘若缺少實戰,無非是紙上談兵。話不可不說,言寡乏謀;話不可濫說,言多必失。不可否認,幽默是人際交往的良好潤滑劑,能夠巧妙的化尷尬於談笑間,但過度的幽默不免讓人頓生厭惡之情。可謂言之有度。

度是質與量的統一,是一定的質所能容納的量的活動範圍的極限。在其範圍內,事物的質保持不變;在其範圍外,事物的質就會發生變化。讀書有度——盡信書不如無書;藝術有度——增之一分太長,減之一分太短;經商有度——沒有永恆的朋友,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度是門學問,著實值得我們去研究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