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是一本耐讀的書

大多數人喜歡泰戈爾老態龍鍾,卻從未細細看過他那皺紋里的風霜,幾乎所有的人都讀過他那《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吧,可真正能倒背如流的又有幾個?

泰戈爾的每一句話都韻味匪淺。記得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當你為錯過太陽而流淚的時候,你也要錯過群星了”。泰戈爾懂得在挫敗之後必須堅強。如果他是中國人的話,恐怕要和孔子相提並論了罷。泰戈爾和毛遂差不多,儘管才華橫溢卻其貌不揚,儘管如此,我仍義無反顧的喜歡他。

泰戈爾的天空蔚藍如舊,只是少了些浮雲般的雜誌,少了些人群的喧鬧。恐怕後人僅讀過他的《飛鳥集》吧!我想,如果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我算得上地地道道的xx分子了吧。天不會懷疑海的藍,就像我不會懷疑泰戈爾的真。

可以說泰戈爾堪稱文學藝術造詣中的至聖,什麼張愛玲,什麼培根,什麼歌德,什麼莎士比亞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夜把花悄悄開放了,卻讓白天去領受謝詞’這是泰戈爾對直系力量的讚美?還是他早已看透人情世故。不願去想這些,畢竟這是泰戈爾說的話,肯定有其道理。

人們都說書籍博大精深,十分有奧妙,泰戈爾何不是如此呢?泰戈爾的話簡短卻容易帶動內心深處那最脆弱的自以為是。

泰戈爾說的每一句話都使我義無反顧的崇拜他。是他用最有內涵的話融化了我內心深處的那層堅冰,也使我逐漸學會堅強。如果說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那喜歡育情于山水的泰戈爾也絕不亞於李白。如果說辛棄疾足夠狂野足夠大氣,那么泰戈爾的黎明與繁花絕不遜於辛棄疾。

其實泰戈爾的感觀是出於肉眼之外的,他知道什麼是關鍵,什麼是重要。泰戈爾的太陽與月亮比實質上多了一些本質,少了些隱藏。

紅楓葉吹啊吹,擠過那奈何橋,留下孟婆那碗湯,隨著泰戈爾的足跡去追尋,追尋那消逝已久的“老態龍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