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華夏的低聲嘆息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世人之濁醉。芬芳的校園,祖國的花朵在成長,著實不該有花季少年的嘆息!然而,我卻發出了由衷的感嘆……是誰把誰這般的舉足輕重;又是誰把誰這般的輕描淡寫?

偶然上網衝浪,無意間點開一個圖庫,一張張帶有濃厚諷刺意味的圖片令人無奈憤慨!

儒雅的夫子廟,凜然的武侯祠,讓人感傷不已。夫子廟裡的書卷氣已蕩然無存,玲瓏的商品,噴香的美食,簇擁著那位至聖孔老夫子的塑像,大教育家,思想家冷落在一邊。

在應試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武夷貢院卻遭遇意外的冷漠。人們對古人的應試之苦不感興趣,卻非常熱衷於對“狀元”的追求!“老天不肯辨清濁,好和歹沒條道。立身則國小,修身則大學,智和能都不及鴨青鈔”,那是元人的哀嘆,怎么也成了今人的遺憾?武侯祠,曾有一段感人的歷史悲劇,諸葛亮端坐在正中的龕台上,頭戴綸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往事越千年,歷史的風塵不能遮掩他聰慧的目光,牆外車馬的喧鬧也不能把他從沉思中喚醒。莊嚴的祠堂,如今卻被玉盤珍饈、奢飲豪歌所取代!難道“商女不知亡國恨”還要再重聞重現嗎?

回到校園,孔夫子的孤獨常常縈繞腦際,諸葛的哀愁纏繞心頭。夫子廟的吵聲、鬧聲、叫賣聲,聲聲入耳;校園中無奈、焦慮、惆悵感,點點入心。ican’tbelieve,難道那就是“塵世暫離而聖地在既”的武侯祠?那就是蜚聲古今的夫子廟?

一紙枯葉鏇落到我手中,我不免發出無可奈何的嘆息……究竟是為今人憂慮?還是為古人擔心?

其實,古都並沒有沉睡。繁華的夫子廟,勾勒出中國經濟發展的縮影。古城早已披上了現代化的時尚春裝,吹響了經濟騰飛的進軍號角。然而,經濟的發展一定要以文化的缺失為代價嗎?

少年不識愁滋味,不禁令人心憂……

有的同學滿懷“全民健身”的熱情,穿行於各個景點,偏偏忽略了難得的人文薰陶。我們能背誦《論語》、唐詩宋詞,吟誦“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也能感慨候侯朝宗,香君的愛情悲劇,高唱“大江東去”,但卻忽略了品味,漠視了感悟。我們和先哲擦肩而過,偏偏忘了和古人握手、對話。

今天,我們坐進麥當勞的廳堂,穿起潮流的服裝,隨口唱著myheartwillgoon,卻忘記百年前一群褐發藍眼的豺狼,帶著堅船利炮,拆了我們的廟宇,毀了我們的殿堂。於是,百年之後的今天——

“我們懂得自由民主,卻忘了倫理綱常;我們擁有音樂神童,卻不識角徵宮商;我們能建起高樓大廈,卻容不下一塊公德牌坊;我們穿著西裝革履,卻沒了自己的衣裳。”

在哪裡,那個禮儀之邦?在哪裡,我的漢家兒郎?

耳邊忽然響起一個聲音:“你急躁了嗎?難道你的同齡人都那么麻木嗎?難道沒有一個人醒悟了嗎?”

醒悟只是一時的,它孕育於長久的感悟,還需要日月時時的思索。個人的醒悟,往往依賴於群體的醒悟。

中國已經醒悟,難道還愁個人不能醒悟?社會已經醒悟,那就應當有信心去迎接一代人的醒悟。

校園的嘆息聲,並沒有完全消失,只是成了一種若有所思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