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是一種充滿愛的心情

她已經106歲了,但依然時時面帶微笑,神情自若。

她從來不發脾氣。因為她認為,發脾氣不但傷害自己也傷害對方。發一分鐘的脾氣,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過來,浪費時間,浪費精神,所以儘量不生氣。有人問她:如果有人對你發脾氣,你怎么辦?你會怎么做?她回答說:那是他發脾氣,不是我發脾氣;是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

她認為年輕和年老主要是意識問題。我們想著老就會老,想著年輕就會年輕。她說:“我覺得自己還很年輕,即使一百多歲還是可以做很多事情。”她每天都在為大家做事,雖然一百多歲了卻還在照顧別人。

她自己並不富裕,但她卻常常把自己的東西送給比她窮的老人,她甚至替這些老人付房租、電費、水費、醫藥費。她對待每一個人,都是那么的友善。

她就是被譽為新加坡“國寶”、“106歲的年輕人”的許哲老人。

當記者問她為什麼總是很快樂時,她說:“因為我想要我快樂。我從來不去想我的身體哪些部分不靈了,它們給我帶來了哪些困難;我只感激它現在還有許多部位能夠工作。每天早晨當我睜開眼睛看到眼前的一切時,我都會欣喜地感謝上帝,還能讓我活著。我覺得我生活的每一天,都是上帝送我的禮物。”

快樂是一種態度,一種認知,一種解釋,是一種充滿愛的心情。無論我們的期望是什麼,尊重生命提供給我們的每一樣東西,人生才能快樂。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甚至是極其不幸的事情,對待這些事情有兩種不同的態度:一種是面對現實想辦法適應,從而得到快樂,另一種是讓憂鬱與悲哀毀滅自己。仔細品味一下許哲老人的話,不難發現,她的快樂是善於接受並適應那些無法避免的困境,善於解脫,善於從苦中求樂。

有這樣一首詩:你要是心情愉快,健康就會常在;你要是心境開朗,眼前就會一片明亮;你要是經常知足,就會感到幸福;你要是不計較名利,就會感到一切如意。這首詩充分說明了快樂就是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

有的時候,快樂與否只是源於我們從哪個角度來看事物而已。

有一個小女孩每天都從家裡走路去上學。一天早上天氣不太好,雲層漸漸變厚,到了下午時風吹得更急,不久便開始閃電、打雷、下大雨。小女孩的媽媽很擔心,擔心小女孩就被打雷嚇著。於是,趕緊開著她的車,沿著上學的路線去找小女孩。當她看到自己的小女兒一個人走在街上時,卻發現每次閃電,她都會停下腳步,抬頭往上看,露出微笑。看了許久,媽媽終於忍不住叫住女兒,問她說:“你在做什麼啊?”她說:“上帝剛才幫我照相,所以我要笑啊!”

生活中常常有痛苦的心刺和不幸的泥潭,快樂只在於一種角度。遇到不幸時,換一個角度看,痛苦的酒槽就可能醞釀出快樂的酒水。用欣喜的心情看,世界風和日麗;若用悲涼的眼睛看,世界可能只剩下愁雲慘霧。

可見,快樂就是一種態度,它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在人生的路途上,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擴展它的寬度;我們不可能改變父母給我們的容貌,但我們可以展現動人的微笑;我們雖然不能預知明天的生活,但我們可以把握今天的幸福;生活中不可能事事順利,但我們可以做到事事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