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與回歸

錢鍾書先生的長篇小說《圍城》要告訴人們的,恐怕是說在愛情的“城堡”,外面的想進去,進去的想出來。這是一個很有意味的“寓言”。其實,推而廣之,我們對於許多事物的態度,大抵如此。

有一首歌唱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對於困守一隅的人來說,這句歌詞的魅力太大了。人們往往不大清楚外面世界的真情,憑著想像繪出許多精彩的色塊,常常羨慕那些流浪者的生活,心裡總有一個“出去”的念頭。面對早已熟悉的一切,失去了原有的新奇,自然要生出厭倦的情緒。

他們在心底自語:既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何不出去走走看,也不枉一世的時光。於是,有從婚姻的城堡紛紛走出去的,有從熟悉的故土紛紛走出去的,有從乏味的工作中紛紛走出去的,甚至有從生命這頭走向了死亡……人們態度堅定,義無反顧,大有“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英雄氣概。我想,這是人類的一個大悲劇,一種深刻的厭倦情緒無從排遣的必然結果——人類的大遷徙,大流浪。

一個人,當他對身邊的一切深感厭倦無聊時,生命也就失去了光彩,意義和價值蕩然無存。改變生命困頓的局面,唯一的辦法就是“冒險”。而“流浪”正是“冒險”的具體行動。我們知道的許多大冒險家,往往是流浪者。分析他們的行為,固然可以找出不少對社會有意義的因素,但根本點卻是為了擺脫生命的厭倦情緒。

我們看到了很多行色匆匆的流浪者,也看到了很多面色憔悴的心靈流浪者。

那么,流浪者的情形如何呢?

又有一首歌唱道:“我想有個家”。

這個“家”不是日常概念的家,它的涵蓋面很大,是所有流浪者想回來的一個託詞,一個沉甸甸的戀舊“回歸”情緒。但是,在經歷了許多陌生和新奇之後,興奮消失了,深感腿腳跑累了,骨架松馳了,心靈勞頓了,厭倦情緒再度油然而生。於是,永存於心底總不敢窺顧的一個銘心刻骨的詞冒出來了——“家”。心頭一驚。原來,無論走到哪裡也找不到可依戀的歸宿,只是隨便走了走,看了看;原來,我們只是世間的一個匆匆過客!“我想有個家”,這句低沉而嘹亮的呼喚從遙遠的地方傳來,震撼著流浪著的心魂。回去吧,我從哪裡來,願回哪裡去。對從前嫌棄厭倦的一切又生出一種巨大的親切感,土也可親,城也可親,人也可愛,夢裡總是從前的人和物。“回去”又成了一個揮之不去的想頭,並構思著一步步具體化行動。最後,終於“回來”了。

出去又回來,回來又出去。

人生就這樣反反覆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和“我想有個家”。這兩首歌為什麼使我們百聽不厭?就是因為在我們的心底和骨頭裡與生俱來地存著一個信念——流浪與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