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善良

(一)

我本善良,婆婆也善良,所以,兩個善良的女人在一起,婆媳,就情同母女了。

但生活中,為什麼人們總有這樣的偏見:似乎,婆婆都是惡毒的,兒媳都是壞心眼的。甚至,電視劇里都編排有大量這樣的故事情節,肆意渲染婆媳之間在生活中,家長里短的激烈矛盾和衝突。使人們對婆媳之間的相處,更不看好,從而由表面的敬畏,上升到心裡的排斥。其實,這裡面存在思想觀念差異,也有各人素質問題。而我和婆婆之間一直就互敬互愛著,根本沒有外界所渲染的那么多衝突和矛盾。

我認為,只要自己把媳婦的角色做好,就不怕婆婆不認可我。

就拿這次婆婆生病住院來說吧,她住院十幾天,我在醫院精心陪護了她十幾天,同病房的病友看我對婆婆那么好,都以為我是她女兒呢,當知道我是她兒媳時,都羨慕婆婆有福氣。

而且同病房有一個來服侍她父親姓張的大嫂,竟傻傻地問我婆婆是不是沒有女兒,因為她看我每天都是一人進進出出在照顧婆婆,就以為婆婆只有我丈夫這一個兒子。當婆婆告訴她有兩兒兩女,兩個女兒因為家裡忙,走不開時,那個張大嫂似乎有點替我打抱不平地對婆婆說:要說忙,現在誰家裡沒有點事呀,這就看兒女有沒有這份孝心了。我瞧婆婆聽了這話,有些為難的樣子,趕緊在旁打圓場說:家裡確實沒有要緊事,等我去做。那個張大嫂可能是個直性子,沒等我把話說完,就接過話茬說:沒事,也可以在家玩呀,總比呆在醫院舒服,兒女嘛,人人都應該盡一份孝心和責任的。聽了這番話,我怕婆婆心裡不痛快,又趕緊替她解圍,對張大嫂說:我不忙,就在醫院多盡點責任,他們忙,就少盡點責任,這是應該的,兄妹之間,我不會跟他們計較這些。張大嫂聽我這樣講,說了句:那是你賢惠,有度量,就不再說話了。我不明白張大嫂為什麼要對婆婆說這些話,也許是她自己一人在醫院服侍父親有些厭煩了,說這番話,是為了出出自己心中的怨氣。但我也看得出,婆婆聽了這一番話後,臉上隱約流露出一絲,對我的愧疚,

但,我不需要婆婆的愧疚,我只要她的疼愛。像對待自己親生女兒一樣,疼愛我這個兒媳,就知足了。

(二)

住院十幾天,婆婆即使出院,身體依然很虛弱。當我牽著她的手,一步步走出醫院時,我知道肩上的責任還很重,要想她的身體完全恢復,還必須在家小心幫她調養身體,這個過程更漫長、更辛苦。

這樣,就徹底打亂了以前的生活規律和飲食習慣。雖然婆婆在生活上並不講究,但只要對她身體恢復有利的,我都儘量照顧周全。保證每日一包鮮奶,每天有新鮮水果,新鮮蔬菜,每餐有肉類。而且為了婆婆心情愉快,還經常陪她聊天。只要她吃得消走路,我買菜,也帶上她一同去菜場。這中間雖然不乏勞累,可就是委屈自己一些,也儘量讓婆婆舒心一點。

今天上午我去買菜時,又帶上婆婆一同前往。路上,我走走停停,一邊等她,一邊提醒她注意來往的車子。因為她體力沒有完全恢復,不但走路慢,而且從農村來的她,對什麼都感興趣,這個瞧瞧,那個看看,常常不去留意身邊的人和車,完全是一副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樣子,可愛又可笑。過馬路時,來來往往的車子很多,我根本不放心讓她一人走,總是牽著她的手,領著她過馬路。每當這時,她就像個聽話的老小孩,放心地把自己交給我,任我帶她穿行在人群和車流中。

說來,婆婆對吃也不是太挑剔,只是因為經常生病,忌口的菜特別多。一來怕“火氣”,二來怕“發”,魚十幾年前就不吃,現在就連豆腐、菇之類都不吃。所以,每次買菜我是最頭疼的事。其實,我買什麼菜她都說行,可我還是想買合她口味的菜。當我徵求她意見時,她總是說:別管我,你們自己想吃什麼就買什麼。而這時,那些菜老闆都會笑對我說:你媽很好說話,都聽你安排。我聽後糾正道:不是媽,是婆婆。那些菜老闆看到站在面前親密得情同母女的兩人,居然是婆媳,都露出驚訝的表情,夸婆婆福氣好,有個比女兒還親的兒媳。言外之意是:女兒對自己媽好,是應該的,是天經地義的;但兒媳對婆婆好,似乎就少見多怪,不同尋常了。

我不清楚,為什麼大家會有這種奇怪的心理?難怪現在社會上流行著這樣一種說法:生兒子,是名氣;養女兒,是福氣。難道?女兒和媳婦真有這么大的差別嗎?反正,我是不相信的。因為我在做好媽媽女兒的同時,也在努力做好婆婆的兒媳。

在我看來,只要把婆婆當作媽,就壓根沒有什麼區別。作為女兒,能給自己父母愛,為什麼對丈夫的父母就不能很好地去關懷呢?作為婆婆,自己的兒子親,女兒親,為什麼對自己的兒媳就不能很好地去心疼呢?說白了,婆婆,也是從媽媽的女兒變成他人的媳婦,再從他人的媳婦變成如今的婆婆,為什麼就不能擁有很好的心態去包容兒媳?而如今的媳婦,也會變成將來的婆婆,為什麼就不能以平和的心胸去善待年邁的婆婆?我覺得,如果雙方都能做到: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以心交心,以情動人,那么婆婆和媳婦之間就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阻擋在面前,來影響彼此感情的交流;或許,在一起相處時間長了,會因為生活習慣、思想觀念,兒孫的教育等問題產生一些小摩擦,但不至於嚴重到妨礙婆媳之間的和諧,更沒有必要對婆媳之間的相處,敏感到談虎色變的地步。

當然,婆婆聽聞別人誇她有福氣,還是樂得合不攏嘴;而我,卻沒有因為別人誇我這個兒媳做得好,就美滋滋。其實,我壓根就不贊同他們這種陳舊的觀念。說來這種情景我已經碰到無數次了,今天再次遇到,心中甚是不爽。也許這世道,惡毒的婆婆和壞心眼的媳婦真的有,但不管她人怎樣做,我都不會受其干擾,而堅持做好自己的本分。

因此,我思來想去,最後買了些青菜、夾心肉和油豆腐,另外還稱了幾斤橘子和柿子,這些都是婆婆能咬得動的水果,就和婆婆一道回家了。

(三)

回家後,洗了幾件衣服,才開始做飯。婆婆現在也很體諒我,自從身體好一些後,衣褲從來不需要我幫她洗。有時家人的衣服換下來,我有事忙著沒顧得上及時洗,婆婆看見了,也會幫我洗灑好。至於飯菜的口味,婆婆從來都不會計較菜的鹹淡和飯的硬軟。中午就弄了三個菜:一個是夾心肉燉金針花,一個是青菜,一個是昨晚沒有吃完的鴨湯炆香芋,簡簡單單就對付過去了。吃完飯,碗也沒有洗,就坐在飯桌邊嘮嗑,聽婆婆聊以前她年輕時的一些往事。

每當這時,她是最高興的。因為上了年紀的人,都怕孤獨,有人聽她述說,她的精神馬上就來了,說話的聲音也洪亮許多,臉上的表情也立即豐富起來。常跟我提起丈夫小時候的一些趣事,並毫不隱瞞地把她所知道的我們家祖先五六代的家史,都竭盡所能講述給我聽,其中也包括她娘家的家史。不過,有些故事,我耳朵都聽出繭子了,可她依然津津樂道著。所以,對丈夫的家史,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我可能比他還了解的深和透,因為他不可能有這樣的功夫和閒情聽我婆婆嘮叨的。而我,能如此耐心地傾聽,是出於把這看成飯後的“消食片”來對待的,因為那些故事肯定比飯後一杯香茗更有滋味,也更有助於我們脾胃的消化。再者,我也把它當成提振婆婆精神的“興奮劑”來處理,這能轉移她的注意力,緩解身上的一些病痛,對恢復她的身體有好處。這樣一來,我幾乎每天都充分利用和享受這場,飯後細說家史的精彩片段。

下午,我上網,婆婆睡覺,互不干擾。晚飯後,小叔子來看婆婆,有小兒子陪她聊天,婆婆的氣色看上去更佳。雖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可婆婆對這個小兒子,總是偏愛有加,那發自內心的牽掛和愛,總會情不自禁地表露出來。說實話,有時也免不了會吃些醋,可丈夫總是寬慰我說:人老了都會這樣,心胸要放寬點,別跟老人計較這些。聽後,想想也是,十個手指頭還有長短呢,人無完人,只要大事上不偏袒,都能接受。因為婆婆畢竟老了,她怎能管得住自己的心呢?

小叔子沒坐多久,就被別人電話呼走了。當我起身送他到門口時,突然聽到婆婆依然沿用四十多年前兒時的暱稱,對小叔子說:“瑂,路上小心呵!”。聽後,我真的感動了好一陣子。“瑂”是我這兒的方言,指男孩和女孩小時候的一種暱稱。說來,小叔子也是快奔五十的人了,可在他母親眼裡,依舊是沒有長大的“瑂”。雖說婆婆自己今年也七十有一了,而且體弱多病,也需要別人照顧。但在她自己眼裡,兒子永遠都需要她保護似的。一顆拳拳母愛之心溢於言表。由此可見,這份母子情深了!

小叔子走後,婆婆繼續看電視,我因為不喜歡看武打片,只陪婆婆看了一會兒,就到書房打開電腦,瀏覽自己喜歡的網頁。丈夫今晚值班沒回家,婆婆可能覺得一人看電視沒意思,也就關了電視,洗臉睡覺了。睡前又到我的書房,叮囑我也要早些睡,別熬夜,並提醒我不要在電腦前坐得太久,要多走走,多活動活動身子骨等。面對這一大串話,我沒有嫌棄婆婆的嘮叨,而是耐心傾聽著。因為我懂得,這每一句話里都包含著關懷,我很在乎這份關愛,也很享受這份溫暖。這說明婆婆也開始關心我、心疼我了。

莫非,婆婆心目中已經把我當成她女兒了?

都說:人心都是肉長的。經過這二十多年的了解和相處,婆婆已親身感受到我對她的好,也記著我對她的好。所以言行中,不知不覺就把我當作自己人看待,這可是對我多年辛勤付出的充分肯定吶!我想,如果婆婆真的把我這個兒媳當作女兒的話,那么在以後的歲月中,我們婆媳關係,會相處得更融洽、更和睦。家,也會因為我們和諧相處,而充滿溫馨。

其實,現在想想,當婆婆出院,我牽著她的手,一步步小心把她往家領的時候,五十年前,婆婆不也曾這樣牽著我丈夫的手,一步步往家走嗎?對我來說,這是愛的付出,但對於婆婆來說,這是愛的回饋。因為愛,我們兩個不同姓氏的女人,走進了同一個姓氏的家門;也因為愛,我們都在為這個家,默默努力付出著。我本善良,而婆婆的善良,又讓我更堅定做個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