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品中秋

秋之潔爽,月之鉛華,夜之思意,心有泥濘。睹洗盡繁華的冷月,寂寥懷春傷秋,中秋月之傷情,月難長明,情更難以久留,感嘆嫦娥奔月的悽美,沉湎唐詩宋詞的纏綿。讀月中秋,灑行行青淚。--題記

年年中秋,歲歲中秋,今日又逢中秋。人生易老,中秋不完。中秋是一段縷縷不斷的眷念,一代代一茬茬濃情思念;一個民族在這賞月、品月的過程中,體驗同時也在展覽一種韻味獨特的魅力。一輪皎月相伴,讓我們細細品味這千年歲月所沉澱下的中秋吧。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對歌當吟,人生曳情,亘古皆有。側頭仰望圓圓的月亮,高高懸掛於深邃的蒼穹。有凝重的雲塊,漂浮在周圍,猶如遠方在遊子,寫滿相思的淚滴。那泯滅不了思念的素光,何以寄託心中那沾濕的雲彩。中秋節的中,是遊子盼望團圓,心中對家鄉不滅的思念;是久居異鄉舉酒對月,分影三人時的孤寂無奈。月光之中,凡心之內,暫存著的是那思鄉的人兒的溫情,傳遞的是那天涯化作比鄰的至交。

“雲遮中秋月,雨答上元燈。”這是千百年來我們的先人總結出來的氣象經驗,從中秋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約145天左右的時間,中秋這天的天氣至關重要,直接影響著今後145天的天氣變化和規律,為那元宵時的團圓埋下伏筆。中秋節的秋,是氣象映情之影。看月光,幽思緒,廣寒樹下近秋情,自是一番不同風。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訊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中秋節的節,是百姓安康幸福之願。農民們在體驗享受豐收的喜悅與高興之時,便已祭祀中秋為例,祝願每年可以有好的收成。月光如水,心靜若樹。在這合家歡樂的日子裡,方惟感幸福生活才是生命紅塵之中不老的綠樹枝繁。近中秋,思千古,凡人自有平常心。足亦,樂哉!

又到中秋,又見明月,且讓我們坐成一個圓圓的月亮,細細地品味人生的奧妙,感受生活的真諦。一任月光,如流水,綿綿潺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