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那片藍天

“二月春風似剪刀”,裁出的不僅有萬條絲絛,更有孩提時藍天下的風箏。

每到風箏飄飛的季節,我便會走出家門,選一塊青草更青處躺下,仰望蔚藍的天空,高低不一的風箏將藍天布置的錯落有致,煞是美麗。放眼望去,你會發現,兇猛的蒼鷹、美麗的蝴蝶、靈巧的燕子……它們各個鼓足氣力,一個勁的往上飛,仿佛在一較高下。

可是現在,藍天於我,就像是記憶一般,模糊而不清晰,霧霾的新聞四處播散,充斥著人們的耳朵。

人們都說西藏美!身邊糟糕的環境更讓我對它充滿了嚮往之情。這樣的念頭,在我心中早已生根發芽,終於,在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不懈努力下,媽媽總算答應帶我去西藏,去感受一下那裡的環境。

火車的汽笛聲宣告了旅途的開始,剛開始很是興奮,不停地和媽媽話這嘮那,幾個小時之後,旅途的勞累,讓我徹底散了架,懶散的趴在三尺見方的桌子上,昏昏欲睡,不知過了多久,無意間的一次轉頭,窗外的景象讓我眼前一亮,一切都顯得那么可愛:碧綠的草原,潔白的羊群,星星點點的蒙古包……然而,再美的景色也沒有那天空吸引我。

等下了火車,我才真正體會到西藏天空的美麗,真如書中所說,“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連困擾我的“眼疾”也似乎一下子變好了,身心也變得異常的舒暢,我想,蒙古人豪爽、豁達的性格,大概與生活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吧!

回家路上,我還沉浸在西藏的美好之中,媽媽突然問我:“你還記得小時候帶你去的山西嗎?”“啊!當然記得,印象太深刻啦,當時我們就住在化工廠附近,太陽還未落山,可天卻黑了,刺鼻的酸味讓人都不敢呼吸,與西藏相比,簡直……”“是的,那你有想過為什麼嗎?”“還不是該死的化工廠……”“不,並不是這樣,其實真正的原因在於我們自己,我們在盲目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的過程中,是否會考慮到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呢?”母親的一番話,讓我陷入沉思。

是啊,這趟旅行,不僅讓我見識到西藏天空的湛藍,更讓我明白了其中的緣由。如果人人都能明白這個道理,那我們還何必去艷羨西藏那隨手一掬皆成風景的美麗?

何時我能再將風箏放上那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