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之靈,華夏之魂——眾里尋它千百度

每當,我看見寬袍博帶在迎風飛揚;每當,我聽見嵇康絕響仍餘音繞樑。就禁不住問我自己:“在哪裡?五千年華夏的燦爛輝煌。在哪裡?那個有著不朽靈魂的禮儀之邦。”總有一個渾厚的聲音告訴我:“因為華夏兒郎忘卻了華夏的靈,華夏的魂。所以那燦爛輝煌漸漸飄向了遠方。”

於是,我開始尋找。

在巍巍峨峨的泰山巔上,一個溫文儒雅的背影感嘆著天下太小;在百餘年後的竹簡上,長毫揮灑著“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恢宏篇章;當我手捧著微涼的紙張,那樣輕盈卻又具足了分量。我讀到了孔夫子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也讀到了孟夫子的仁者定無敵,君子有三樂。體味了聖人不知不慍的磅礴氣概,又洞悉了夫子胸懷天下的智者情懷……這飽經風霜的上古教誨,不就是我尋覓多時的華夏之靈嗎?正是這不絕的華夏之靈,賦予了中華民族不老的精神、不斷的脊樑。而它,有一個堂皇的名字:傳統文化。

帶著華夏之靈,我又開始新的尋找。我看到,一位政府官員拒絕貪污受賄;一名清潔工人堅持拾金不昧;我又看到,一個城市管理人員寬容規勸小攤小販……我聽到,校園裡輕聲地“對不起”“沒關係”;我聽到公共場合有禮的“您先走”“您先請”;我還聽到,一對朋友按時碰面後幸福的歡聲笑語……這博愛寬容,禮讓守信的景象,不就是我千呼萬喚的華夏之魂嗎?也正是這不滅的魂,造就了炎黃子孫不止的奮鬥、不敗的希望!它,仍然是那個璀璨的名號:傳統文化!

眾里尋它千百度,只為中國少年潛龍騰淵、乳虎嘯谷;眾里尋它千百度,只為少年中國埋藏的靈魂再次復甦!我,找到的不僅僅是一部經典,一種文化,而是縱有千古,橫有八荒的——華夏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