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給自己聽

人之所以悲哀,是因為我們留不住歲月,更無法不承認,青春是如此自然地消逝在過去。而人之可貴,也在於我們因為時光環境的不斷改變,在生活上得以長進。歲月的流逝固然是無可奈何,而人的逐漸蛻變,卻又蛻不出時光的力量。

——三毛

在對歲月的不斷剝離中,生命的意義被編織成冷暖交織的故事,鑲嵌於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中。故事的訴說,終將延展一曲動人心弦,鋪墊一席欣慰淡然。三毛四十八載生命故事的結尾終究慰藉了她對於“生命有肉體,死後有靈魂”的執著,生存的懦弱亦或是個性的求真似乎都已微不足道。

再次品讀她的文字,正是自己二十四歲生日的今天,有些話也必然要說給自己聽。

二十四歲,並沒有對厚重歲月與滄桑世事的感慨,卻也足足感受到了那份終將逝去的無奈與惋惜,一如三毛所講的“歲月極美,在於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二十四歲,對於一個初入社會不久的我似乎沒有多少資本要去強說歲月給予我的一切,但當我靜下心來,許許多多的過往仍舊會撞擊我的心靈,讓我不得不去回憶、思考、往前看。我有記錄的習慣,一句話或者是一篇文章,牢牢地將事件刻印在歲月的年輪上,就好像在人生的奔跑中抓住了耳畔呼嘯而過的時間,那么具象、那么幸福。歲月的美,不在於流轉的永恆,在於必然流逝給予世事的滄桑與厚重,正因為歲月難留,我們便更多了一份珍惜與理解。年幼時,歲月在於天真頑皮的笑容、家人簇擁的幸福;年長時,歲月在於初入世事的率真、躬耕如牛的勤奮;年老時,歲月在於回首往事的豁達、看待死亡的平淡。

前不久回了趟老家,仍舊是匆匆忙忙,熱乎勁還沒過就得回濟南上班。剛回到濟南放下包,就開始想家了。這種感覺在之前還沒出現過,工作之後漸漸漫上了心頭,不得不感嘆歲月的魔力,它真真實實地讓我們懂得了許多。

歲月的美,在於讓人懂得。當父母臉上爬滿皺紋,歲月讓人懂得守候的不可等待性;當遠離家鄉獨自打拚,歲月告誡自己付出的無限性、成功的有限性。正是歲月的稍縱即逝,才讓人懂得了“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無奈,才讓人懂得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真理。倘若歲月之於每個人都是無限的,誰會在一分一秒上費盡心思呢?歲月越久,懂得越深;懂得越深,歲月越久。

歲月的美,又在於讓人捨得。“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紅樓夢》里的這句話大可以用在現在身在監獄裡懺悔的官員的懺悔錄裡面,正是當年一直不捨得放下對權力和金錢的追逐才釀成了今天的苦果。時至今日,我們大可以以旁觀者的心態品頭論足,去痛斥他們的腐敗、嘲笑他們的無知,只是當我們靜下心來去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又會不會真正捨得一些東西呢?當我們結交了新朋友,是歲月教會了我們要捨得真誠;當我們有了生活的美好,是歲月鞭笞著我們要捨得繼續付出。歲月流逝中,我們會常常捨不得,源於對於現世美好生活的記憶,美好的東西我們永遠不會想它逝去,只是歲月又怎么會允許人生如此的單調,怎么會允許一個人承載那么多的記憶,所以歲月的運行法則便是:有舍才有得。

二十四歲,漸漸知曉了歲月的美,那歲月長河中有了不斷變換的人和事,才讓人懂得了時間的珍貴,才喚起了人們心中對於記憶收藏的熱情。清淺歲月,世事無常,生存的巨大壓力下緩慢行走的我們會不會停下腳步多看一眼世間的美好,會不會多一分豁達與樂觀,誠如徐志摩所說的那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於歲月的流逝中保持一顆安靜平和的心,善待人和事。

二十四歲,仍舊會談論夢想和理想。“夢想,可以天花亂墜,理想,是我們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來的坎坷道路。”

常常和朋友這樣談論起理想:小時候的“理想”叫夢想,最天真最無邪最美麗最可愛。那時候的夢想可以由前一秒的“科學家”瞬間變為下一秒的“飛行員”,我們可以盡情沉浸在對美好的想像中,不用思考為了某種“高大上”的職業要付出多少,那時的夢想沒有任何代價,不用考慮物質上的需求以及人情上的冷暖。長大後的“理想”才叫理想,最現實最貼近最小氣最實用。此時的理想不再固定,高中時期的理想是考上一所名牌大學,大學時期的理想是畢業後找到一份好工作,工作之後的理想是儘早有房有車。理想被劃分為了一個又一個的時間段,每一階段都有每一階段的理想,無窮無盡,直至死亡。

小時候的夢想不會有交織,不存在同一時間段里多個夢想的疊加,也不會在心中產生過多的壓力與作用,它只是幼小心靈里對於美好事物的一種印象的反饋。長大後的理想會有交織,因為經歷得多了、見識得多了,對於美好事物的印象加深了一層,同時也懂得了時間的有限性,所以必須要在同一時間段達成幾個不同的目標。

或許可以簡單地說,長大後的理想就是一種希冀,比夢想更具象、更真實的一種想法而已。長大後的理想不再被經常性地提起和問起,因為大家似乎都明白了身邊人的理想是什麼,不過是“買房、買車,結婚、生子”,理想和物質生活緊緊地捆綁在了一起。但是這些仍舊是些願景,來自於生活的壓力,來自於自己與他人的對比。我們常常保留一種理想在心底,這種理想不被提起,因為你心裡對理想實現存在著暫時的自卑感,又或者是因為現實的生活並不允許你為心底的理想付出太多,但是這種理想卻無時無刻不提醒著你要為之奮鬥。譬如對音樂的喜愛,對文字的執著,對歷史的感悟,對地理的痴迷,雖然現在並不從事與之相關的職業,但是只要有舞台有機會,還是想展現一下在這方面的特長。如此一來,理想似乎來源於愛好、特長。

在人生路上走得久了、經歷得多了,理想似乎都淡化成了願景,流俗成了一個個麵包。我們不能去嘲笑這種物質化的理想,誰人的理想不是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活得更風光?只是,我們心底的理想仍然要像蓄勢待發的熾熱岩漿,只要有裂隙定要噴出地表。

我們曾想留住青春,卻又不得不眼含淚水將她鎖進記憶;我們曾想逃離歲月,卻又不得不嬉笑歡顏重走輪迴。歲月的流逝給予了我們太多的牽腸掛肚、難以割捨;理想的賓士帶給了我們太多的辛酸苦辣、孤獨寂寞。或許,當我們真正停下腳步,驀然回首,那些銘心刻骨已然雲淡風輕;或許,也只有自己知道,那條路上有太多關於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