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頂鳥的教訓

生活在尼泊爾山林里的黃頂鳥,每到秋天,就會在峭壁上築巢,然後在裡面孵化小鳥。可是因為這一帶總會颳起大風,黃頂鳥的巢常常會被大風吹掉。每當這時,黃頂鳥都會大聲地哀鳴,聲音聽起來無比悲傷。但一段時間過後,黃頂鳥便會從失敗的悲傷中走出來,重新開始忙碌起來,建成一個新家繼續孵化小鳥。它的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經常被教育者作為正面素材去教育學生,要他們無論遇到什麼挫折,都要像黃頂鳥一樣永不放棄。

動物愛好者亞巴尼偶然看到黃頂鳥的故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決心開始研究這種鳥。一年過後,他發表了一篇關於黃頂鳥的文章,可立即招來一片非議,因為,他把黃頂鳥當成了反面教材,這讓當地許多人不能理解。但亞巴尼卻用科學的數據證明了自己觀點的正確。這組數據顯示,在他跟蹤觀察的30隻黃頂鳥中,有28隻的巢被風吹掉兩次以上,可它們在重建新巢的過程中,卻根本沒有考慮大風的影響,還把巢建在原來的地方,就這樣,導致了它們的巢反覆被吹掉,浪費了許多時間和精力。

亞巴尼指出,黃頂鳥能夠忘記失敗,從悲觀中走出來,實屬不易,但如果它稍有智慧,失敗後把巢建在一個背風的地方,這一切就不會發生。黃頂鳥的遭遇也告訴了我們人類這樣一個道理:許多時候,我們可以忘記失敗,但絕對不能忘記失敗中的教訓。

失敗的價值在於人們能從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以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認真面對失敗,反省自身,及時尋求改變,找到通往成功的正確路徑,有時候比一味埋頭苦幹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