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

曾讀過余秋雨先生這樣的文字:“我寄情於廢墟,我又憎惡廢墟。”余先生的話實在值得思考。

仔細想想,不禁為之一顫,廢墟真的見證了太多,它見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興衰與恥辱,一個國家的剛強與堅毅。

他這種複雜的心情倒也值得理解。

圓明園的廢墟應該是最難以讓人忘懷的吧。英法聯軍的火光照亮了整個紫禁城,熊熊的烈火使這“萬園之園”頃刻間變為廢墟一座。從而開始了見證中華民族的百年恥辱的歷程:天朝大國變為資本主義的附庸,變為殖民地,變為人人可欺的懦弱王朝。然而它也見證中華兒女不屈的脊樑:農民第一次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台灣人民進行著英勇的反割台鬥爭,康梁維新解放了國民的思想,中華民國取代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我想,每一個中華兒女站在這座廢墟前的心情都是複雜的,誰也不想看到民族的恥辱,可誰也不想忘記家仇國恨,忘記歷史。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中華兒女是做不到的。

如果說圓明園廢墟更多的見證的是中華的屈辱,那么2024年的汶川地震,那一堆堆的廢墟,見證的卻是天災下中國人的團結與堅強。那一刻,是該讓世人矚目的。

地震中的廢墟不止一座,每一座都讓人膽顫,每一座都讓人動容,每一座都讓人淚流滿面。廢墟看到了溫總理對孩子們的鼓勵,看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志願者的無私援助,看到了“白橙綠”三色衣服下的奮鬥與堅持……地震後的第一座廢墟博物館建成,它幾乎涵蓋了地震所造成的所有地貌,具有極大的科學價值。同時他還見證了我們國家的人文關懷,廢墟前的默哀更向世人證明: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是團結的民族,是堅強的民族。中華兒女永遠不會被打倒。

沒有廢墟就沒有昨天,沒有昨天就沒有今天和明天。廢墟彰顯著自己的價值,見證著文明的進步。至今,帕特農神廟遺址還被世人景仰,古羅馬鬥獸場還能激起世人的激情……沒有廢墟,我們何來進步?我們又怎能進步?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廢墟都值得保留,那樣,地球將變得滿目瘡痍,見證的只是悲傷。值得肯定的是,我們決不能忘記廢墟,忘記廢墟就等於忘記歷史。

廢墟見證了以前的歷史,見證著現在的歷史,也將見證著未來的歷史。對廢墟我們應該是滿懷感激的,感激他見證的那些傷痛,感激他見證的那些堅強——那一部部完整的歷史。

我們可以做的是和廢墟一起成長,一起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