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傾聽是一筆財富

人生有諸多財富,但是,朋友你可曾想過,學會傾聽也是成大事者的一筆重要的財富啊!

唐太宗李世民便是一個善於傾聽的典型,他與魏徵間的佳話就是他善於傾聽的例證。太宗即位前,魏徵是他的政敵,且多次勸李建成先發制人,除掉他。太宗即位後聽從了別人的勸告,非但沒有殺掉魏徵,還重用了魏徵。魏徵性格剛直,多次犯顏直諫,惹怒太宗,太宗不僅能忍住怒火,而且為之折服,採納他的建議。魏徵死後,太宗痛惜自己失去了一面明得失的鏡子。今天,人們在讚揚魏徵直諫的勇氣時,又怎能忽略太宗善於納諫的風度呢?

可以說,貞觀之治是唐太宗“聽”出來的,但也有些政權是因“聽”而亡的,西蜀就是讓劉禪“聽”沒的。“聽”可以興國,“聽”也可以亡國,關鍵在於一個“善”字。“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偏聽偏信是大忌,“聽”時不可丟掉自己的獨立思考。

以上說的是“聽”的一面,還有“不聽”的一面。歷史上那些剛愎自用、獨斷專行的人和事給我們的教訓是深刻的。商紂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聽不進良臣之言也就罷了,竟然用極其殘忍的手段將良臣幾乎殺絕,失掉了民心,也丟掉了江山,最終葬身於火海。就連雄才大略的曹操在這方面也有被人詬病之處。他有頭痛病,華佗建議施行開顱術。他不信華佗的醫術,不開也罷,竟懷疑華佗要謀害他,不聽旁人勸告,將華佗處死。同樣也是因為不能聽進他人的勸告,他中了周瑜的反間計,錯殺張允、蔡瑁,才有了赤壁之恥,使他後悔不已。這些都是以自我為中心、自以為是、自私自利的內心世界的外在表現。

“傾聽”關涉到一個人的品德修養,關涉到事業的成敗。青少年閱歷較淺,見識有限,對事理領悟難以透徹,更應學會傾聽,特別是要傾聽父母、老師的教導。只有把善於傾聽當作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才能少走或不走彎路、錯路,從而早日成才,早日做出一番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