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菲爾鐵塔

如果說,巴黎聖母院是古代巴黎的象徵,那么,艾菲爾鐵塔就是現代巴黎的標誌。

艾菲爾鐵塔建於1889年,位於法國巴黎戰神廣場上的鏤空結構鐵塔,高300米,天線高24米,總高324米。艾菲爾鐵塔得名於設計它的橋樑工程師居斯塔夫?艾菲爾。鐵塔設計新穎獨特,是世界建築史上的技術傑作,因而成為法國和巴黎的一個重要景點和突出標誌。

《泰晤士報》上甚至刊登了由300人簽名的呼籲書反對艾菲爾的設計方案,認為這一劍式鐵塔將會把巴黎的建築藝術風格破壞殆盡,其中包括頗有名望的莫泊桑和小仲馬等人。即使在鐵塔落成之後,批評的聲浪也並未停息。加尼埃向政府請願,希望把它拆除;法國著名詩人、象徵主義代表人物魏爾倫每迴路過鐵塔都立刻另擇路徑,以避免看見它的“醜陋”形象。一時間,由艾菲爾鐵塔引起的風波席捲了整個巴黎城。

只是由於鐵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無線電通訊聯絡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才使反對呼聲逐漸平息。從此,艾菲爾鐵塔在巴黎城內有了一個正式的地位,它逐漸被接受、被喜愛,最終名正言順地上了畫家們的畫布。著名的風景畫家瓦拉東的獨生子烏特里羅、原始派畫家亨利、盧梭等都盡情地描繪過它,法國超現實主義詩人阿波利內爾也曾在他的詩章中讚美過它。

一個壓根沒想到以藝術為出發點的工程師,卻創造了當代最偉大的藝術品;一個不是為廣播發射裝置建造的紀念碑式鐵塔,卻因扮演著發射台的角色才受到人們的肯定,這的確是一個莫大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