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別說我不行

常聽人說:“我不是學習的料。”這“這個工作不適合我,我幹不成。”這其實是懦弱的表現,別人否定自己,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為什麼要自己否定自己呢?

每個人都能夠成功,只是看他是否努力了,馬克思說過:“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張海迪說“我寧願一百次跌倒,一百零一次爬起來;只要爬起來,就要有進無退。”這是多么可敬的話啊。

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驗證了奮鬥才能通向成功的真理呢?

我國80年代的保爾,優秀共青團員張海迪,五歲時因病造成高位截癱。二二十多年,她驚人的毅力同疾病抗爭,刻苦自學,她自學針灸,自學英語,她為了學英語,就動亂年代向牛棚里的王老師求教。為了掩人耳目,她的總以給王老師打針為名去學習。她每天藉助鏡子練口型,還把牆上貼滿了單詞紙條。到1982年初,她成功翻譯了十三萬字的《海邊診所》,她的條件不比我們任何一個好,但她靠努力終於取得了成功,這不值得我們學習啊?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小時候被老師稱作“笨孩子”,他家庭也很艱苦,在他大學畢業後,就當起了小職員。但他從不放棄科學研究,他總是隨身攜帶筆記本,隨時記下任何對自己研究有益的事,192024年,年近26歲的愛因斯坦根據大量實驗,否定了牛頓的絕對時間和絕對空間觀念,創建了現代物理學的理論支柱之一——狹義相對論。

我們每個人都要相信自己,我們要高呼:“我們就在成功的邊緣,只是需要一味佐料——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