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責任

太陽的責任是放射光芒,樹木的責任是點綴大地,大海的責任是容納百川……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皆有責任。做人,如何做人?古今中外,責任為首。一個人要是沒有責任感,他不可能發奮圖強,也不可能大有作為。孔子的“當仁不讓”,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是這個道理。責任,使我們懂得如何做人,做什麼樣的人。

培根說:“責任好比寶石,它在無數光影的照耀下顯得更加燦爛。”責任所產生的這種光芒使那些有高度責任感的人格外耀眼。

現代社會,在強調約束、規範等共性要求的同時,更加注重個人的基本修養。責任感就是基本修養的集中體現。我們有了這種意識,在任何時候,不同場合下,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就會有一個以責任為基準的判斷,從而規範自己的行為,自覺地肩負祖國富強的重任,自覺地擔負民族復興的使命。

“兩彈一星”,“神洲七號”,玉兔月球車,抗美援朝、對越自衛,奧運會,世博會,上合組織,經濟總量前茅……這一切,靠的是責任鑄就!

大慶鐵人王進喜,兩彈元勛鄧稼先,栽樹英雄馬永順;還有,領導幹部孔繁森,愛國巨匠錢學森,東方魔稻袁隆平,地質之光李四光。再有,陳氏定理陳景潤,紮根戈壁樊錦詩,最美教師張麗莉……這些人,是有強烈責任心的人!

責任,無處不在;做人,要做有責任感的人。

平常生活,責任不是驚天動地,不是轟轟烈烈;而是就在身邊,就在每一件小事。比如,自我管理、孝敬長輩、節儉樸素、尊重別人、待人誠信、遵紀守法、保護環境、實踐公德……這些,都是責任,做好這些,就是盡到責任。

易卜生說:“責任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掌好舵。”我們擁有人生最美好的階段——青春。青春是人生的春天,但是青春又仿佛是匆匆一現的曇花,一放鬆,一放縱,就極可能悄悄凋謝。唯有掌好我們的責任之舵,砥勵品德,奮發進取,培養責任,方謂不虛度青春,不後悔碌碌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