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孔子的一封信作文

給孔子的一封信作文(1)

尊敬的孔子:

您好!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學生,雖然與您相隔宇宙那么遙遠的距離,但您的大名卻家喻戶曉。

我記得您曾經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兩句話。它闡明了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係,它使我明白了學習與思考是人們在獲取知識過程中,兩個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維活動。只學習不思考,不行;只思考不學習,也不行。只有將二者正確的結合起來,才算真正懂得了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係。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學會了在學習的基礎上的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學習,學習才有效果。孔爺爺,是您讓我領悟了學習與思考的關係。

當然,您教會我的不僅這些。你還使我明白了“擇善而從”。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後兩句中含義深刻,使人從中獲益不淺。這讓我想起了柳公權。柳公權發現顏體雖雄渾厚朴,但不乏臃腫肥大之弊病後,不斷揣摩,將顏體滲入自己“骨立如嶙”的特長。創立了世代奉為經典的“柳體”。倘若柳公權一味效仿於“顏體”,而不顧其弊端。就不會有相提並論的柳體啊!所以,我明白對待一切事物,就要運用您的“擇善而從,不善而棄”的標尺,放開眼光去學習和處理,只有這些才能有所突破;反之甚至會限制泥潭,一誤再誤。

您教會我們很多,您的思想在我國乃至世界都是熠熠生輝的,注定也要恩澤後世。

敬祝您快樂,永世幸福。

此致

敬禮

於鵬輝

XX年12月14號

昆明市西山區第一中學初二:於鵬輝

給孔子的一封信作文(2)

敬愛的孔子老先生:

你好!

我是一名中學生,同樣為您的崇拜者。從我記憶開始,身邊的人就會常常聊起到您。您也是我第一個知道的鳴人、古人,所以我拿您視為我的偶像!

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並非常冒昧的給您寫下這封信,想表達一下我對您的敬仰之情。並且我們都是山東老鄉,雖然年齡與輩分像隔著千山萬水,但還是想藉此信深切的問候您一下。並且有很多問題想問您,如果問得不好,請您不要見笑。鄙人才疏學淺。

孔子老先生,您當年的教育方法是怎樣的呢?您是如何培養出七十二賢人的呢?您又是如何做到名垂千古的呢?如今的教育方法,就是“題海戰術”(比股市步行翻越千山萬嶺都難),“以分為主”(只看成績,不看能力)。出於這種教育下的我們,不上學的、退學的甚至自殺的有很多。所以真想知道您使用什麼教育方法的,使得一個不上的、一個自殺的都沒有。再看看如今的培養人才,賢人吧!故所謂是,培養書呆子了(沒有一點辦事能力)。而你當時處於科技不好的情況下培養的賢人們,能文能武,有智有謀。每個人的能力都很強,真想知道您是怎么培養的呢!至於您的名垂千古嘛!我已經有點兒知道是為什麼了。一是您是獨特的教學方法。二是您能培養出七十二賢人。三嘛!我想應該是因為《論語》吧!

說到《論語》嘛!我現在已經著手於此書了。其實幾年前,我就買著本書了。當時買回來《論語》的時候,我只是翻了翻就放到書櫃裡了,這一方就是兩年。書上現在已經落了一層層的灰了,當我現在再拿起這本書,才發現我原來真是對不起您了呢!也對不起《論語》了呢什麼“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都給我們這些學生講了許多大道理呢!雖然每則僅有十幾個字,但是都是能讓我們牢記在心,啟迪我們心靈的大道理。如果我早早就讀了這本書,現在估計也成了個小賢才了呢!

聖人是指什麼?指的就是能啟化人類心靈,啟化國家的人。您不就是這么一個人嗎?所以在21世紀的如今大家都稱您為“孔聖人”。都以您為中國的驕傲、世界的榜樣!

今天我懷著敬仰之心並非常冒昧的寫下這封信,不知道您是否能收到這封跨了幾千年的信,希望您能收到我這個以您為榜樣的當今中學生的信,也希望您能給我回信。

敬祝永聖!

一個以您為榜樣的年輕人至上

銀川市十三中初二:法乃卿

給孔子的一封信作文(3)

尊敬的孔子:

您好!

我是一名與您相隔兩千多年的國中生。您的《論語》我雖不能完全悟懂,但隨我的成長還是可以感受到那樸素文字的力量,它陪我一路走來,教我如何快樂地生活,甚至改變了我以前所謂的理想觀。

您說過“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對於我這個生活在當今這個物質至上時代的孩子來說,最大的理想就是掙最多的錢,買大房子,過有錢、有面子的生活,因此,我在讀書、考試時,只在乎考試成績而忽略了學習過程的快樂和意義,慢慢地缺失了那種幸福快樂的感受。我的思緒是混亂的,內心充滿不安,兩千多年後的今天,帶著懷疑和矛盾,我鋪開稿紙給您寫信。

記得在《論語·先進》中,您問弟子們的志向,子路、冉有、公西華,他們的態度一個賽一個的謙遜,可您卻沒有給予什麼評價,而是問曾皙“點!爾何如?”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爾歸。”您卻喟然嘆曰:“吾與點也!”我很是吃驚,這叫什麼宏圖大志,哪比得上子路,可您對“率爾而對”的子路回以微微冷笑。我看到這時十分不解,老師難道不希望學生有大的抱負么?可現在,我竟也好想在春天穿上春裝,在這個大地復甦的季節與好朋友們去開凍的沂水中洗滌自己,在雲霧台上和春風自然相融、共舞,然後唱著歌回家。可這對於今天這個高科技反季節的時代來說很奢侈,而我的“理想”哪裡稱得上是理想,不過是一種違背內心的物質至上的自私思想的體現。多年後,住上大房子的我能得到心靈的快樂安逸和滿足嗎?如果每個人都為了金錢和物質拼搏,又有什麼意義呢?學習和生活的快樂在乎於過程的體驗,在乎於方法的掌握,對知識的運用,想到此我自己竟也釋然了,學習的動力反而如泉水一樣涌了上來。

學習和做人,是我這個年齡的少年一直在困擾的問題。看到您回答子貢的三個問題時把“士”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級是“不辱君命”;第二級是“不辱祖先”;第三級是“言必行,行必果”。審視自己,竟連第三級都做不到。

于丹在解說《論語》時講過,一切高遠的理想都建立在樸素的起點上,了解心靈的願望,一個有擔當、有信念的人才會在這個社會上有所建樹。《論語》傳遞出溫柔的力量,它鼓勵我們關照內心,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的理想是有根的。

對我而言,只有養成好的品德、習慣,才會更好地去學習,掌握更多的本領,服務於社會。而您樸素的語言足以令我在成長之路上陷入深深的思考。兩千多年的距離,我以文字向您闡述一個國中女生的煩惱,假如可以穿越,我會與您席地而坐,去傾聽曾皙寧遠的琴聲和您的諄諄教導。看著您恬淡的眼睛,用心去感悟成長!

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三中學初二:杜昕嬡

給孔子的一封信作文(4)

尊敬的孔老先生:

您好

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享受著無比的自由,自身的利益遠大於別人。如今的我們,生活不受拘束,學習不夠努力,工作不願認真。在這物慾橫流的社會裡,人人都只會匆匆而過,絲毫不為身邊的事物所停滯一秒,哪還會堅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原則,甘於奉獻呢?物質被人崇尚,金錢被人珍惜,而道德呢?卻被人淪喪,學問只是被人拿來享受物質生活工具罷了。您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可是,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都會發生著你推我嚷,高聲喧譁,肆意辱罵的不文明的事情,把一個缺乏道德,對人不尊敬,沒有素質的無知者展現得淋漓盡致。這樣的事,如今已是家常便飯,又怎么奢求別人對你畢恭畢敬呢?如果想讓別人對自己尊敬,首先就要尊敬別人,可又有誰做到了呢?

孔老師,我與您是陌生人,但我卻認識您“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對知識無限探索的精神,我認識您“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的學習的最佳方法,認識您對學生的教導與期盼是那么的強烈。

小時候,對知識有一股莫名的喜愛,但是卻不會去探求它更多,我不懂何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也不需要懂。現在,我知道了。學問是一門藝術,只有真正融入到知識里,以學習知識為快樂的人,才能學有成就。

您是儒家思想的開創者,是儒家思想的領頭人,您有弟子幾千人,無不是您的得意門生。您理應自豪,驕傲,在學問上大膽地為別人展示您的才華,讓別人敬佩,可是,您是怎么做的呢?您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您不自滿於自己的成就,而是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相信儘管只有三個人,也一定會有一個是您的老師。

我們渴望輝煌與成功,富於幻想與憧憬,然而當我們認真學習想要通往成功的大門時,我們卻愈來愈感到我們首先需要的是正確的學習方法。“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您教導著,給我們送來了通往成功大門的鑰匙。這是您親身體會得到的偉大結論,它伴隨著我克服學習上的重重困難。

我是新一代的少年,也將是祖國未來的棟樑。在這學習的路程上,是您,教會我如何尋求更多的知識;是您,讓我看到了希望,我可以成為一個滿腹才華的人;是您,教懂了我學習的方法,讓我在探索知識的道路上披荊斬棘;是您,賜予了我“漁”,為我打開了一條希望之路。

您的一生已被知識占據,卻依舊燦爛,輝煌。

此致

敬禮

XX-05-21

灌南縣灌南中學外國語初二:程瑤

給孔子的一封信作文(5)

尊敬的孔子先生:

我是您的一個普通學生,相隔數千年後壯膽寫信打擾您,不僅是為了向您致上崇敬的問候,而且有幾個問題亟待您的指教。

您生於魯國,遊歷於各諸侯之間,弟子三千,桃李天下,學富五車,經驗豐富。您的儒家思想主張:“溫、良、恭、儉、讓”,前四個字讓我心悅誠服,但“讓”字讓卻不敢恭維。老子又作了一個與您如出一轍的論斷:“我恆有三寶:一為勤,二為儉,三為不敢爭天下先。”是嗎?

我覺得凡事都不能太絕對了,做人行中庸一點,做事要視環境決定做人的標準,不能拘泥固執,該爭的時候就爭,該不讓的時候就不要讓,該表現的時候就得努力表現自己,扞衛自己。

在現實生活當中,更多的時候我們必須“不讓”且要“爭”。先生有所不知,當今社會日新月異,而不像你當年國泰民安,無論是經濟抑或是軍事,無論是社會文化還是人民道德,都可謂瞬息萬變。地方性的區位聯繫,國家之間的合作、互利,國際網際網路等迅速發展讓人嘆為觀止。試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若安穩地依著祖宗的家產,對任何事物都是一個果斷的“讓”字,不參與,爭取經濟合作,不和別國在競爭中取得發展,那么歷史又將推向何處呢?

孔子先生,您也許不知道,中華民族在19世紀遭受的是何等的苦難。《南京條約》、《馬關條約》,一份份不平等條約擺在清政府面前,他們可是您的好子孫,“讓”、“讓”、“讓”……於是在一片“讓”聲當中您的家當被典當一空,至今還有許多文物還在列強的博物館中呀!然而,您的子孫們又準備閉上眼睛休息了。

生靈塗炭,人民潦倒,便是如此“讓”出來的。

還有一些令人賞心悅目的事要稟告先生您。1948年,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強大的新中國。1997年,香港在鄧小平的據理力爭下回歸了祖國懷抱。二年後,澳門又回歸祖國。靜心聞著紫荊花和荷花的香味時,我明白了要靠努力爭取國家強大的真諦。

看著香港澳門上空飄揚著的五星紅旗,想起國家領導人帶領全國人民堅持黨我正確路線,綜合國力不斷升高,國際地位不斷提升。我們還能恪守您的一個“讓”字嗎?先生您說呢?請先生明察。

祝先生

身體健康、心想事成

灌中外國語初二:翟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