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峪採花節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地處甘南舟曲縣邊遠山區的博峪鄉藏族民眾都要歡慶自己的傳統節目—採花節。這天一大早,博峪山區的青年男女身穿鮮艷的節日盛裝,上山採集百花,並唱歌跳舞,相互祝福,以求吉祥。花草林蔭間,有情人促膝交談,難捨難分。下山時,人們頭帶花環,懷抱花束,相互追逐,灑下一路歌聲。進村後,將一束束鮮花送給村里沒有孩子的家庭,然後聚集在場地上,載歌載舞,盡情歡樂。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端午節慶活動的文化內涵和活動形式不斷豐富,形成了包粽子、賽龍舟、戴香包、喝雄黃酒等等。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博峪鄉,每年農曆五月初四到初五,居住在這裡的白馬藏族人都要舉辦“採花節”(又稱“女兒節”)來慶祝端午節。

這個習俗從古到今,代代相傳,至今還保留著原始的風貌。“八潮湧動為歌來”延續上百年的這種藏族群體性習俗,也是民族對歷史的記憶,這盛大的民族傳統節日,它風情的集中展現,所流行的曲目即將被中國著名民歌歌目編輯出版收藏,其充分體現了民間廣泛參與性和民族風情集中展現的豐富性特點。

這個習俗的由來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博峪山寨一個貧苦人家有六個姑娘,一年端午節的時候,小姑娘上山採藥時受傷,被一位叫達瑪的姑娘所救,還把她背回了家,達瑪姑娘能歌善舞,心靈手巧,品質高尚,她帶領六姐妹踩遍博峪的山山水水,採藥治癒民間傷病。達瑪去世後,六姐妹以她為榜樣,繼續為當地的鄉親們解除病痛,六姐妹去世以後同達瑪一起葬在附近一座開滿鮮花的山上。當地人為了紀念達瑪和六姐妹,就將博峪的七座山稱為“七姐妹山”。為了紀念她們,年輕人在吉祥的端午節都要結伴上山祭掃七姐妹的墳墓,采吉祥花帶回家,慢慢地,“採花節”就成了博峪人過端午節的獨特方式。

博峪鄉地處甘肅、四川的交界處,距離著名的旅遊勝地九寨溝僅一山之隔。“採花節”每次舉行兩天,初四一大早,按白馬藏族的習俗、節日期間,母親或長輩女性,為姑娘、媳婦梳成幾十條細辮,續上毛線頭繩,頭頂蓋上迭成多層的黑色新頭帕,用一條三指寬的彩帶箍在頭上,穿上寬袖的花裙一層一層地套穿,有的多達七層,從裡到外,每層都要露出一些,胸前還要穿上鑲有紅珠子串織成的坎肩,再掛上別致的鑲珍珠瑪瑙的大銀盤,銀耳墜也是相當精緻,膝蓋以下則纏有白色的裹腿,腳穿自製的繡花船形鞋子,很是別致。

從初一開始本寨凡遠嫁到外寨的姑娘.都要穿上節日的盛裝,返回娘家參加本寨的採花節。小伙子們佩帶漂亮的腰刀,穿戴整齊,方圓十里的山間小道上,宛如一條五彩斑斕的長龍,他們當中有身懷絕技、出口成章的歌手,也有慕名而來、好奇湊趣的看客。趕採花會的姑娘們一路亮開金嗓子,唱起悠揚舒展的採花歌:

攀冰峰要采潔白的雪蓮花,

花光映照能叫人品德高尚。

踏草坪要采嬌艷的格桑花,

花光映照能叫人貌美如花。

雄鷹飛翔再高也要落回石山,

駿馬賓士再遠也要返歸暖圈。

我們獻吉祥神花願家鄉昌盛,

我們獻長壽仙柏願長者康健。歌聲此起彼伏,令人陶醉,把心情也渲染的陽光燦燦的。

當晚霞染紅天際時,姑娘小伙們的熱情並未消減,燃起熊熊篝火在降神儀式的執事僧師祈福中跳起鍋莊舞,頓時,歌聲、祝福聲、敬酒聲、歡笑聲連成一片。鍋莊舞伴奏的樂器十分簡單,只要有一把簡樸的龍頭三弦琴就足夠為歌聲伴奏了,甚至不要任何伴奏,開口就唱,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樸實和方便。朦朧中看到坐在牆根兒的老漢們半眯著眼,微微點晃著下巴,手無意地敲打著膝蓋,吽吽嘛咪……真有味!也不小心掉進曲里,就把幸福的淚揉出來啦!他們用歌聲充分地展現了自我,撫慰了飽受生活艱辛的身心,他們的文化藝術也因此得到了升華。這個古老而又充滿詩意的習俗,就這樣世世代在白馬藏族傳承著。

我此次走進白馬藏區,一路的所見所聞深刻地感受藏族這片神秘色彩的土地,民俗文化的浪潮無處不及。

以我的鏡頭寫我心,以我的心寫我景,我藉手中的快門撒撒歡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