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峽

早上七點,我們準時從岩頭鎮出發,趕往麗水。我們的目的地在青田縣和景寧縣境內。讓我意外的是這片區域竟是千峽相連,幽壑交錯,景色堪稱一絕。

這片大山深處修建了一座電站,壩下的河流從峽谷中流出,接納兩邊無數溪泉,蜿蜒流淌,漫過沙地,卵石,草叢,形成大小不一的碧色水潭,倒映著岸邊翠色修竹與褚色岩石,是一副自小熟悉的美麗畫卷。這段天然河流兩岸,於綠蔭中夾雜著幾叢山里人家,磚木結構的房屋,其中也不乏兩百多年的老屋,精雕細刻的門楣與花窗令人驚嘆!

我們很快到了灘坑大壩,從這裡開始,峽谷河流一下子成了高峽平湖,與別處不同的是,這裡複雜的千峽地貌形成了湖中一座座獨立的島嶼,而四周依舊群峰聳峙,連綿不絕。站在北山鎮的觀景平台上,眺望島湖群山,竟然蹦出“玉盤珍饈”四個字。

從北山鎮往上,逐漸深入,高山峽谷氣息迎面撲來。正值梅雨時節,山中氣候更是多變,淅淅瀝瀝的小雨時斷時續。千山帶著潮濕的清新,夾著淡淡的花香,緊緊地包圍著我們。漫長的公路上幾乎不見人煙,車輛罕至,寂寂空山,靜靜湖水,別樣的深邃寂寥!

也許正是她的原始與靜謐,吸引了一眾驢友。在千峽中,以爐西峽最為有名,備受驢友推崇。我們一路穿行於峽谷中,看壁立千仞,峰巒疊翠,也以爐西峽一帶最為獨特,很有一種深山峽谷的幽閉與俊秀。

這一路千峽風光在山中霧氣的縈繞下更添夢幻色彩。我們在這兒的兩天陰雨綿綿,雖不利於工作,卻著實讓我們大飽眼福。薄霧如紗,輕盈飛升,點綴著倉綠群山有如秘境;白霧如鏈,或環繞山腰,露出點點峰巒,玲瓏如盆景,或籠于山尖,與天空匯成一色,山如覆白雪。我貪戀著這些變幻無窮的美景,不由感嘆“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池月下逢”。

因為連下了兩天的雨,山泉匯集成瀑,從高高的山頭跌落,或粗或細,如鏈如匹,萬壑千山,飛流爭出,又是難得一見的美景!眾壑飛流,讓空山少了幾分沉靜,卻難掩遺世的孤寂。

儘管此處群峰環峙,荒無人煙,但環山公路實在修得不錯,路邊見到不少統一的站牌和渡口,我們在山間省道上盤鏇,偶爾還能遇見一兩輛中巴車。只是當我們有意去尋時,竟未見半戶人家,也沒有想像中的“野渡無人舟自橫”,因為連船都看不見。可就在我以為人們雨天不出門時,順利溪渡口居然出現了一艘渡船,不知從哪個峽灣中拐了出來!果然是大山深處有人家!

景寧縣就是座落在這片大山腳下的一個畲鄉小縣城。我們先到景寧的大均,那裡的河流又恢復了自由,流淌成各種深潭淺灘。河面上水汽氤氳,淡淡的乳白色水霧懸浮,連空氣都仿佛被潤濕了。我們採樣的河邊有棵千年古樟,因為植於唐代,被稱為唐樟。粗狀的樹幹一分為五,張揚成巨大的樹冠,枝繁葉茂,遮天蔽日,蔚為壯觀!隨後才發現,這裡也算景寧縣的一個景點,樟樹旁就是大均古街,仿古的明清建築,前店後院,將生活與商貿連為一體。樟樹斜對面有座戲台,是觀看畲族風情表演的地方,大概三月三這裡會比較熱鬧吧。

從大均返回縣城,景寧那規劃有序的整潔街道,山環水繞的秀麗景觀,還有那些獨具民族特色的橋樑,再次讓人眼前一亮。一條小溪流將縣城分成兩部分,溪水經過層層陡坎,跳躍而下,匯入甌江支流小溪。縣城中每隔數十米就有一座橋連線南北兩岸。最為難得的是這些橋並不雷同,除了一般的平橋,還煞費苦心地設計了風雨廊橋,城門橋。就衝著這些精心的規劃與設計,這個縣城也值得細細品味。

此行毫無預期,卻穿越了千峽,到了畲鄉,一路收穫頗豐。人生在世,是否也當如此,少些奢望,便多幾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