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馬鞍山遊記

五指山和馬鞍山位於峰林嗟峨的宜章莽山腳下,因形似手指、馬鞍,故得名“五指山”、“馬鞍山”,與其不遠的將軍嶺有著不解之緣,相傳它們都是財神趙公元帥跟送子娘娘真槍實劍打鬥中,留下來的;明末清初李自成餘部在馬鞍山上埋“九驢十八擔”珠寶的傳說。去年陽春明媚的三月,我和小平懷著好奇去遊玩了一次,發現那裡竟是一塊未被開發的處女淨地。

3月12日早晨,我和小平提著數位相機,騎著自家的機車來到五指山的腳下,抬頭仰望,五指山別有一番大自然的風韻,山勢陡峻,綠意盎然,在熹微的晨光下,格外秀麗,她背後高聳入雲的馬鞍山山腰雲霧繚繞,忽而大風吹拂,像一位婀娜多姿的仙子,在空中起舞,美極了!

我們在五指山腳下的一塊空坪處,放好機車,便沿著一條無人問津的羊腸小道上五指山,路旁百花爭艷,野草翠綠,檵木參差不齊,錯落有致。四周靜謐,小平問我說:“雲輝,這裡怎么萬籟俱靜?”我回:“可能是我們來得太早了吧。”也許是我們的對話打破了四周的寂靜,幾隻黑色的小鳥從荒蕪的荊棘叢中迅速飛出,接著是一群小鳥飛出,分別落在不同的樹枝上,“嘰嘰喳喳”地叫過不停,不一會兒,草蟲也出來賣弄自己的嗓音,忽而幾隻蚱蜢跳到我們身上,像是打擾了它們寂靜的生活,對我們表示抗議,四周熱鬧了起來。山腰上,怪石屹立,千姿百態,有的如蓓蕾綻開,有的如虬龍飛舞,有的如猛虎撲擊,有的如駿馬賓士,有的如水牛飲水,有的如猴兒尖嘴猴腮,有的如菩薩,慈眉善目......大自然真是一位傑出的雕塑家,竟能塑造出如此惟妙惟肖的形象來。

我們一鼓作氣,爬上了陡峭的五指山,站在五指山的中指上,心曠神怡,俯瞰下方,密密麻麻、蔥蔥鬱郁的桉樹林生機勃勃,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舉目眺望,巍巍的馬鞍山,像一位巨人俯視著芸芸眾生,遠處山峰連綿起伏,梯田層層,農舍錯落,氣象萬千,正當我浮想聯翩的時候,小平說:“雲輝,時間有限,我們還是趕緊去馬鞍山吧!”在小平的多次催促下,我才依依不捨地下了五指山。

經過半小時的路程,我們便到達了馬鞍山的腳下,突然遠處傳來了幾聲狗叫,循聲望去,見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伯,在遠處的荊棘叢中拾柴。老伯喝住狗後,我們上前打好招呼,並向他說明我們是來馬鞍山遊玩的,老伯滿懷著笑容回答我們:“我也準備上馬鞍山,可以做你們的嚮導。”我們連忙說:“謝謝。”

沿著一條崎嶇的小路,向馬鞍進軍,兩旁佳木秀而繁陰,樹叢雜而不亂,忽而山風吹過,林濤陣陣,沙沙作響,如美妙的弦律,動人心弦,使我們興致倍增。四面的野花香味撲鼻而來,沁人心脾。老伯邊走邊慢言細語地向我們說道:“相傳,馬鞍山,本是財神趙公元帥的坐騎,當然年他賴廟不還,跟送子娘娘打鬥中,財神落荒而逃,把寶馬丟在了這裡,日長天久後,變成了現在的馬鞍山。”聽老伯講這個娓娓動聽的故事的同時,又仿佛看見趙公元帥與送子娘娘在比試各種法術,從馬鞍打到空中,又從空中打到馬鞍,他們旗鼓相當,打得精彩。

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到達了馬鞍,由於天氣酷熱,加上我們行走了這么多路程的情況下,我們便在鞍上的一塊空坪處,停下了腳步,進行了小憩。片刻,老伯站了起來,指著鞍上的一塊怪石突兀,荊棘和野草茂盛的地方告訴我們:“這就是相傳當年李自成兵敗後,其餘部把‘九驢十八擔’金銀珠寶埋藏的地方。”目之所及,有些乾枯的荊棘和野草,有些地方被鋤頭挖掘過。老伯似乎看出我和小平要問他這緣由,還未等我們開口,老伯便說道:“這都是一些慕名前來掘寶的人,偷偷摸摸在此挖的。”我和小平都是不想發橫財的人,我們只是笑笑。

我們穿過幾條山間岔道,艱難地爬上馬鞍山的最高點,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一陣透人肌膚的涼風吹來,頓時覺得渾身上下清爽異常,有著一種說不出的愜意。站在山頂,眺望遠方的將軍嶺,在湛藍的天空下,格外迷離。老伯,指著遠處的一座俊秀的山峰告訴我們,那是天子山,我忽然明白了村裡的老人總說:“將軍向馬拜天子”的俗語,原來指就是將軍嶺、馬鞍山和天子山啊!此時的我站在山頂有種飄飄欲仙的感覺,感覺自己是一個自由人,心,寬廣、清悠。腳下是綠的世界,原汁原味的自然美,置身於如夢如幻的美麗景色中,感慨萬千,流連忘返。

夕陽斜照,紅霞雲涌,我戀戀不捨地離開馬鞍山,馬鞍山和五指山,雖沒有華山那樣驚險,也沒有泰山那樣雄偉,但在我的心目中,她卻是一塊神奇而又絕妙的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