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懂得了

那一個笑聲與淚水交織的夏天,別了母校,剛摘下紅領巾,滿帶稚氣的我考上了華泰。剛開學,學校就發了一本小小的書——《弟子規》,還要全文背誦。剛開始,我只是應付著讀著。一天早上,家中停了電,出於無聊,我隨手拿起那本小書看了起來。漸漸才發現它——《弟子規》的內容如此精彩。

我讀它、品它,學會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規》中的《入則孝》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讀了弟子規中的的《入則孝》後,讓我感到十分慚愧。原以為為父母做幾件家務事就是“孝”了,現在才發現其實什麼是“孝”我一點都不懂。反而,父母對我百依百順,照顧到家,我想要的東西想方設法的滿足我,還反倒覺得父母為自己做的是理所當然,甚至有時候他們對自己過於擔心還覺得他們很煩,討厭他們。我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記得有一次,吃飯的時間到了,媽媽喊我吃飯,而不聽話的我卻始終沉迷於精彩的電視節目中不肯離去,媽媽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應付,等到爸爸媽媽都吃完了,我也沒有去。等到節目結束了,我有感覺肚子餓了,走出房間一看,桌上已沒有飯菜了。我氣憤極了大喊:“媽媽,我要吃飯,怎么沒有了呢?”媽媽急急忙忙的從房間走出來:“沒有了!你要吃飯?我給你去做。”於是媽媽急匆匆的為我去做飯……。而我還在埋怨著…。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是太不應該了父母為我們做得太多太多,當我們蹣跚學步時,是他們用他們溫暖的大手緊握你的小手;當我們生病時,是他們將我們擁入他們暖和的懷抱;當我們學習遇到困難時,是他們為我們耐心的講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們對我們無私的付出。你們發現過嗎?他們頭上已悄悄爬上歲月的痕跡——因我們而生——那一絲絲銀髮……

感恩父母,他們只需要你以後過得好就好,他們只需要你在他們工作勞累時在他們耳邊輕輕說的那一聲:我愛你們。

品讀《弟子規》,品讀《入則孝》,實踐《弟子規》實踐《入則孝》。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做人基本準則——《弟子規》吧!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弟子規》中的第二部分“入則孝”就說要孝敬父母。“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裡教育了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父母為了我們,甚至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就連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我就有親身體會。

不久前,我的手在一次意外中骨折。媽媽得知這訊息後,急促趕來學校,把我火速送到醫院。首先,我們都還抱著僥倖心理,以為我只是扭傷,可當x光片下來後,醫生皺眉頭,鄭重對我媽說:“骨折。”時。我還挺不在意,媽媽已聲淚俱下。打石膏時需要對骨頭進行矯正。為了不讓母親看到我痛苦的樣子,家人也讓她在外等候,我也忍住疼痛,儘量不發出聲音,回了家,晚上睡覺時,媽媽都要把我弄得妥妥噹噹才肯睡,只要夜裡我有一點動靜,媽媽都會醒來,起身呵護,照顧我。有一天深夜,我痛得實在受不了,媽媽在一旁安慰我。開電視給我看,轉移我的注意力,陪我談心。父母對我們如此之關心,我們應該學會感恩,去孝敬父母,關愛父母。

家人之間要互相關愛,愛是流淌在人與人心中的暖流。擁有它,才能感到生命的美好。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能贏得別人的賞識。我們也可以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的不學。今後,我會深入內心,反覆斟酌《弟子規》,時時刻刻用它來鞭策自己。

學習《弟子規-入則孝〉原文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ta無怨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讀完《入則孝》我體會到了,父母辛苦把我們養大,就是為了我們長大成人,不能對父母不孝。是父母給了我們新生命,給了我們前途。我們身上的肉是母親的,身上血是父親的。所以我們要無微不至的孝敬父母,父母平常在責罵我們的時候,要仔細反思自己的過錯,不要老師吧錯推向別人。

父母生病時,我們要照顧父母,吃藥時還要用熱水吃藥。總之父母是你一生見過最偉大的人。在日常的生活當中,父母說我們兩句沒有錯,父母不就是希望我們長大成人時來回報祖國嗎?不要老說父母囉嗦,這樣會使我們跟父母的距離變的疏遠,也會給父母產生壓力。使得我們沒有辦法與父母溝通談心。這就是我的經驗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