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老師

因為國中還是在母校上的,所以上學放學的時候還是能看見我國小時的語文老師,張老師。

張老師不算很高,而且還有點胖乎乎的。一眼看上去就是一個務實細心的老師。他曾擔任過我兩年的語文老師,雖然那時我對他的“嘮叨”有諸多的不滿,但現在想來,他所讓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多餘的。而他對我們的說教,也都變得合情合理了。

當時對他的最大不滿是讓我們寫筆記本的時候,先不說滿滿一黑板要寫的東西,就拿寫生字時還要加拼音這件事來說,就夠讓我不理解了。要知道那時我們已經是即將走進國中學堂的畢業生了啊!注音什麼的未免也太幼稚了。而當我上國中後,新語文老師連生字都不會讓我們練習了,在無數次因為注音不對而慘遭扣分的時候,我這才忽然領悟到老師的苦心。再者說了,作業本上多的寫到手疼的課堂筆記,老師哪次不是與我們共同寫,現在負責手抄報的我當然知道在黑板上寫字遠遠要比在本子上寫字要累人得多。況且,老師的字總是一筆一划的,生怕我們看不清楚。

我在國小的時候就很喜歡寫作,作文的批改當然要麻煩張老師了,雖然小記者的稿件並不在他的工作範圍內,但他還是很認真的幫我修改。那時的我的習作水平較現在可是差遠了,而且總喜歡用大量華麗卻又通俗的辭藻來修飾一段已經很囉嗦的句子,張老師就會很耐心的告訴我哪裡不該加的亂加了。我那時寫的文章還有點不切合實際,有滿嘴跑火車的“嫌疑”。就拿我曾經寫春節的一篇作文來講吧,為了襯托春節歡欣的氣氛,我在開頭寫到:小河嘩嘩啦啦的唱著迎接新年的歌。張老師把這句話圈了出來,在旁邊寫道:冬天的小河還會唱歌嗎?一句話把我點醒了,的確,冬天的小河已經睡覺了。

他還要求我們學習每篇課文前都做批註,做批註象徵著兩個作業,一個是它本身,另一個是預習課文,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我才養成了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雖然我現在不會做批註了,但這個過程在心裡還是有的。

張老師雖然只教過我兩年,但對我的影響確實很大的,我不知道我是從什麼時候養成的壞習慣,但不會是四五年級的那兩年。我多么想用我貧瘠的文字來描繪出一個好老師的形象,讓它在我的記憶中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