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

台階,每一個台階都略有不同。有青石的、水泥的、磚塊的、木板的、土台的……這些台階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就像我們學校最普通的就屬水泥台階了。人生其實也是一個台階,不過,這個台階在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是虛幻的,是無形的台階。

莫頓·亨特父親的一句“走一步,再走一步”,使我明白了:“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岩石,而要著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在我校園生涯中也同樣經歷過莫頓·亨特類似的事情。

兒時的我,喜歡哭哭啼啼。在我蹣跚學步的時候,總覺得走一步太難了,每走一步就跌倒了,試圖想放棄,哭著對媽媽說:“不學了。”媽媽只是淡淡地告訴我:“走一步,再走一步,相信自己。”頓時有了些信心,掙脫了媽媽的手,自己心裡數著:一步、兩步、三步……哎呦,有跌倒了,耳邊迴蕩著媽媽的那句話,想了想,從地上爬了起來,數百次的跌倒,數百道傷疤,數百次的考驗,“陽光總在風雨後”——我學會了走路,戰勝了“台階”。

上了國小,記得在五年級時候,學習難度增加了,這可怎么辦呢?焦急之下,耳邊又一次迴蕩起媽媽的那句話:“走一步,再走一步”。我似乎明白了許多,但也有更多的不明白。我只知道,學習和走路是一樣的,走路都克服了,學習又為何征服不了呢?想著,狠下心來,回到了臥室,輕輕打開書,拿起筆,勾勾畫畫。幾個月後,學習成績得以提高——“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到了國中,所謂的台階就是一道道數學題,草稿紙上寫滿了阿拉比數字,畫滿了函式圖像,結果還是老師兩條無情的相交線;台階就是一個個英語單詞,他們像一群螞蟻爬滿了一張張蒼白的紙;台階就是一張張試題,埋頭做、拚命做、吃飯睡覺都在做,但還是做不完……直到現在,儘管有這么多個“台階”,但每遇到一個“台階”,耳邊總會迴蕩起媽媽的那句話“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讓老師在試卷上畫上鮮紅的大對鉤,讓每一個英語單詞說的流利,讓每一次的考試畫上圓滿的句號……

走一步,再走一步,就登上了校園台階——人生旅途,從幼稚園、國小、國中……逐步攀登,在攀登中不斷克服一層層“台階”,尋找屬於自己的夢想,收穫喜悅。

站在台階上,我高聲吶喊著:“走一步,再走一步,台階就是步伐,夢想就是未來!”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