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

夕陽下,有那么一條寂靜的小路,道旁小松昂著頭,微風拂過,好似頑皮小孩。道上,小孩襯著父親高大的背影,兩人牽著手,向遠方的家走去。大人不說話,小孩反倒嘰喳著,純真的話語,大聲訴說著,父親是聆聽者,默默笑對孩子,此時他人生未來的主導線,便是他親愛的孩子了。孩子向前跑,父親追,故作很累的樣子,裝聲哼道:慢點兒!孩子腳步一站,父親就抱起了他,孩子抱怨似的,囔囔著,頓時歡聲笑語……

日轉星移,父親對孩子的殷切希望,是孩子童年的一座大山,孩子變得叛逆了。他不愛對他訴說如何真心話了,當他們倆陸續踏上那條小路時,隔著隱形障,父親想方設法的建立起溝通的橋樑,而這座橋缺是獨木橋,找不到可支撐的橋柱,對話一簡在簡,最後,只能是多餘的廢話了。

有一次,父親終於把橋架好了,孩子在父親建議下,考過了私人名校的招生考,父親有能力資付巨額讓孩子上這所中學,可孩子硬生生地把橋打翻了,居然選擇了九年義務教育的公開校,理由居然是:壓力太大!父親本以為這是走近孩子的機會,孩子卻捨棄了,好似牛郎織女,好不容易迎來七夕,便又要拆散了。

孩子上國中後,由於不愛說話的特點,朋友根是寥寥無幾,青春期使他有很多話想發泄,卻無處可說,總是一個人滯留在校,不回家,因為,他怕見到他的父親。一次偶然的機遇,使他釋懷了。

他和學校門房的老伯相熟,他總是幫老伯做點事,比起父親,他更渴望和老伯多待一會,老伯總誇他好,他也總是在老伯那閒聊到很晚回家,一次老伯和他提起——為什麼這么晚回家,他執拗答道:父親嚴,怕見他。他說得很小聲,但老伯還是聽到了,他先是一愣,繼而親切地向孩子說道:早點回家,別讓你父親又擔心了!此時已經7點多了,孩子不捨地離開了,心中思緒有萬般複雜。他走著、走著。半路,突然看見父親手裡拿著手機,四處張望,看到這一幕,孩子心靈更加觸動了,父親此時也見著了他:彬,終於見著你了,這幾天我都有衝動想去找你,今天沒忍住,就找你去了。他微笑著,孩子終於哭了,直至向父親靠近,拉著他的手,抬頭對父親說:我們回家吧!

他們又再次共同踏上那入夜的小路,路旁的松樹,是那樣高大的啊!不知是以前那一棵小松,招呼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