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與我的一次交談

“坐下!我們好好聊聊!”這是我回家聽到的第一句話,她臉有點紅,極生氣而又故作淡定地盯著我。這反倒使我原本忐忑不安的心放鬆許多,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我竟顯得鎮定自若起來。

“什麼事?媽。”我們像暴風雨前夕一樣裝著平靜的樣子,明知故問著。

“你在學校喝酒了,是不是?”她終究還是忍不住,直奔主題。聲音不自覺的提高了,露出早已產生的憤怒,怒視著我質問。

“是的。”不知為何,她這么一說,沒有想像的那么可怕,反而讓我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使我對接下來可能發生的種種預想都有了面對的勇氣。或許“面對現實”的本身就是一種勇氣吧。

她沉默了一會兒才開口:“你為什麼要喝酒?你才幾歲啊?”

她的一時語塞使我感到好笑,也使我感覺到周圍的氣氛有些緩和。便大膽的說:“我已經能為自己的一些事做主了!”

話落,我就開始後悔了,我是想道歉的,怎么能這樣說?果然,她聽到後勃然大怒,已經克制不住自己的語氣了:“你能做主了?你能做主了那還用我幹嘛?況且,喝酒這事是你一個初一的學生該做的?”

“又不是什麼大事,你難道沒喝過酒?不過是一些雞尾酒和葡萄酒而已!”她的話也挑起了我的憤怒,儘管心中有愧也不輸口舌,說的理直氣壯。

“你為什麼要喝酒?”她轉移了這個讓我們怒不可遏的話題,就像每一次我生氣時她都會讓著我一樣,這次也不例外。

我想了一會兒,其實我並沒有什麼特殊或值得原諒的理由,只不過是一時興起衝動罷了,但我不會這么說,我想我得找一個理由,一個好理由,才可能獲得原諒。於是,我說“因為考試沒考好。”借酒消愁亦是如此吧?只是她哪知道我向老師說的理由是“想媽了”。

她神情有點吃驚,但很快有恢復過來,說:“沒考好可以求助老師,可以找我啊,有什麼媽不可以幫你的?”

看來這個理由很不錯,成功扭轉了局面,她的語氣也由生氣轉到淡淡的憂傷。可我卻並不高興,愧疚和不安把我逼的無處可逃,或許這就是撒謊的感受,使我無言以對。倘若她怒氣沖沖地訓斥我一頓,我還會反唇相譏;倘若她打罵相加,我還會離家出走。可她卻開始因為我的謊言自責起來了,我又該如何呢?

她見我不語,以為我是覺得委屈,立即溫柔地對我說了許多青少年飲酒的危害。她說尊重我的選擇,但我還小,沒有準確的判斷力,所以很多事情我應該又尊重她,遵循她的意見。她永遠是愛我的,因為她們我媽!並且,最後,她道歉了,對我這個說謊的孩子!

在她說這些話時,我能明顯地感覺到我內心的愧疚已暴露無遺,有種莫名的惆悵與壓抑襲來,我無力還擊,最終,忍不住哭了出來。是的,儘管我想努力克制住,但還是不由自主地抱著她放聲大哭起來,她也抱著我,好像這一切她都懂似的。不知過了多久,我的淚水已模糊視線。哭累了,就這樣睡過去了。

我想--我再也不會校園飲酒了,因為我已找不到任何欺騙愛的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