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伏腳下

有這么一個故事,一位年輕人在路上撿到了一張一元錢的紙幣。從此,他走路時眼睛總是離不開地面。在40年裡,他總共收集了29516顆紐扣,52172根針,幾百元錢……或許你覺得這個人很有毅力,也很幸福,天上掉餡餅竟發生在他的身上。其實,你還沒有意識到他是多么的可憐。為了撿到這些東西,他連背都駝了,失去了友愛,失去了對大自然美景的欣賞,也失去了為別人服務的機會。

此時,你又或許會恍然大悟,這樣的殘疾人值得我們憐憫,他的身體原本沒有任何殘缺,但是心靈上的殘缺帶來了身體上的殘缺,並遠遠勝於身體上的殘缺,比身體上的殘缺更加可怕。曾經有不少的新聞報導過社會怎樣對殘疾人進行優惠,但我認為應該為心理有陰影的人奉獻上社會各個層面的溫暖及關懷。我看來,身體上的殘疾是因為心裡的殘疾而帶動的。就拿以上這為年輕人的事例說明,他正是因為有了“守株待兔”這種心理,這種只指望老天給予幫助而自己任何事也不乾的觀念所以每天低著腦袋,最終,40年過去了,他的背也駝了。

身體上的殘缺並不可怕,不知你是否注意過街邊的盲人?那些臉安詳而寧靜的必是盲人,而眉頭緊鎖的恰是明眼人。盲人對生活並不抱有奢望,譬如走路盲人心裡踏踏實實,做一件事只想這件事,不多想,因此心澈“目”明。鮑爾吉·原野提出:心伏腳上。可以說,盲人的心始終伏在腳上,它靜靜地隨雙足緩緩行走,隨著自己的意願去做事,且保質保量地幹完眼前的事,臉上總能露出安詳的神態。不像都市的大忙人,將自己的生活定義為一份表格,拋棄自己的想法,所以總不能滿足。說不定,你對身體上行動不方便的人的不敬就是你在禮貌上的殘疾;說不定,你與父母有了爭執就破口大罵就是在“孝”字上的殘疾……

但如果是身體上的殘疾卻泯滅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而不敢正視生活。這其實是一個錯誤的觀念,面對上天的不公,更應該振作起來。古語說:“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則更應該對自己的生活充滿希望、憧憬。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項,也就是說有自己的殘疾。在這個社會上也有著自己的不足,但是我們不需要為了自我而吹毛求疵去找別人的錯誤,有人說過:“人之所以活著,就是為了追求美好。”自然人人都有著自己的不足和優點,而對於另一人來說不是要猜疑別人的優點,而是坦然的面對這個殘缺的、殘疾的社會、個人。這個不完整的世界也存在黑暗,有時正是這殘缺的一角讓那個半圓有時間休閒;正是這社會有了污點,所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如果這個世界都是一片光明,那么事與事之間還有什麼可比性,若真是如此,則時間所講述的故事不就等於《瘋人井》了嗎?所以世界需要這樣的殘疾,我們身邊的所有都可謂是“殘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正常人很容易成為“殘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