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紅領巾

國小時幾百人一同戴上紅領巾時,並不曾想過永遠摘下這紅布條。

很難說那時有幾個孩童真正領會脖頸上圍繞的東西有著何等意義,或許僅僅將它當作所有同齡人必備的裝飾品而已。一天從早到晚,都帶著它,以至於家長常以此調侃。

正如行走時會忘記自己的鞋、操作時會忘掉手上的手套一樣,日復一日地學習與行走,從來不會在意胸前的一抹鮮紅。或許紅領巾便是每一位中華兒女兒時生活的象徵。我早已形成了清晨檢查衣領下、胸口前的習慣。因為一天都佩戴著它,以及時不時的遺忘,家中一度堆積了許多紅領巾——其中不乏一些破舊不堪的破布。

時間一天天漂流,我這位小孩子也一天天改變。而對於身邊的紅領巾,我的態度也一步步轉變。

升入國中時,才發現並非換了學習的地方,所有的生活習慣都會轉變。紅領巾自然進入了國中的校門。

孩子的心理都開始發展,或許是覺得自己很厲害,又或是受了周圍同學們的影響,漸漸對著紅色的夥伴生出一番牴觸之情。總在炎熱時解下它來,毫不客氣地、魯莽地塞入口袋中,直到“有需要”時再重新繫上——它在生活中已無關緊要,甚至僅僅作為一個標誌,能為集體帶來榮譽——另一面紅色的旗幟罷了。

“總有一天會摘下它的,永遠摘下。”

五月,青年的節日,春天的盛宴。新世紀的少先隊員,離開了他們努力、奮鬥、尊敬、反感、牴觸、自豪的少先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點,這時也有不同的感情。這一刻後,所有的觀點、感情都不再具有意義——它們的意義只是一瞬而已。

那一瞬,我並沒有感觸——只是失去了“少先隊員”這一名字,所有的其他事物與以往並無區別。

紅領巾被輕輕取下,慢慢進入了口袋中。

我並不驕傲——摘下了紅領巾,卻又想再繫上;我並不悲傷——告別紅領巾和童年也是早晚要面臨的事情;我有些愧疚——自己稱不上“少先隊員”這一名字。

現在,我早已忘記第一次在隊旗下的心情,已經與紅領巾告別。

或許將來回想這件事,才會體驗到遲來的苦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