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已逝的記憶

從國小起,我就不太愛寫描寫景物的文章,還一度覺得寫景的文章,特別是寫出來感覺很美的散文是我最厭惡的。也許因為兒時寫這類的文章寫的太多了,讓我慢慢失掉了自己的見解而生搬來一套眾人眼中的美;但是現在,對於寫景的文章已經不是太反感了,也試著去寫自己眼中的美景…

當寫多了寫景的文章,也習慣了寫景的文章,便慢慢的淡忘了“熱門”的敘事文體,不知道怎樣寫才能讓人感動,不知道怎樣才能寫出濃郁的感情,不知道怎樣才能表達出自己星星點點的感動,不知道如何才能把感情釋放出來,太多的不知道已經讓自己麻木了。怎樣才可以運用曾有的敘事文體來表達自己?

麻木的靈魂,生動的文字,寓言的意境,哲理的感慨;已經漸漸忘記‘感動’的感覺…

靈韻的美麗文字,很美的散文,在我看來卻有不可名狀的空洞,我依然厭倦著寫景的文體,可是卻無論如何也無法駕馭心底的感情來訴說有真情的情感,看到震憾心境的事物,卻無法表達,這是多么的悲哀啊!

是什麼,讓我的心變硬了,變麻木了的呢?希望用熟絡的文字寫情感,卻不自覺得轉動筆尖的方向,糟糕!又是散文,很美的讓我心靈空洞的散文!

終於,在的啟發下,開始下筆,“記得…記得小時候,常盼望可以和小夥伴一起…一起爬到山頂去看日出……”,停筆!拿起來翻看,確有幾分‘真情的色彩’,可是,心底的感覺,仍是--空洞!

‘景’類文體,是淨化眼睛;而‘敘事’類文體,是淨化心靈!

或許…或許我的心,真的…變得冷漠了吧!

不知從何時起,眷戀上了寫作,不知從何時起,書紙變成了心靈的另一寄託!爬滿文字的信紙變成了另一個傾訴者…

心中有太多的“文檔”,每個“文檔”都隱藏著自己也不清楚的故事,想找回這些“隱藏”的故事,卻不知如何找尋它的足跡--,漸漸地,又被埋藏的更深更深!直至消逝…

不經意的回眸,發現,已逝的記憶仍若隱若現--,閃動著,跳躍著,出現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