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在寒假,我讀了一本書,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它的作者就是十九世紀的兩大奇人之一——海倫?凱勒。在書中,海倫說:“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說知識就是幸福,因為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的確,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而正是因為知識,海倫才創造了奇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主要寫了海倫?凱勒僅擁有19個月的光明。假如給她三天光明,她第一天想看看讓她的生命變得有價值的人,第二天想看光的變幻莫測和日出,第三天想探索與研究。以一個盲人的身份想像如果自己能夠有三天的時間看到世界,將會去做哪些事——包括去看看幫助過自己的人,以及去感受自然,品味藝術世界。

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深深地被了海倫?凱勒那種堅強不屈的精神感動了。她雖然是一個又聾又啞又瞎的女孩,但是,她卻以一顆堅強的心,在逆境中成長而震撼了整個世界,真是身殘志不殘啊!

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我從中明白了一些道理。書中的海倫?凱勒眼睛看不見,卻還能聞名世界;而我們呢?眼睛看得清清楚楚,卻還不認真學習,而是在浪費時間。我們看得見,海倫卻看不見,難道我們不應該趁自己的眼睛還看得見多學一點知識嗎?

是知識,讓海倫?凱勒聞名世界,由此可見,知識的力量多么巨大,它能夠使一個殘疾人,變成一個有益於人類、有益於社會的人。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像海倫.凱勒一樣,在還年輕的時候,把對知識的渴求,看作是對人生的追求,每天都抱著這種追求,懷著友善、朝氣、渴望去生活,那么我們的人生將會增添多少歡樂啊!

書中的海倫?凱勒渴望光明,渴望能看見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哪怕只有三天也好。同學們,讓我們珍惜看得見這個世界的每一分,每一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