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是一種境界

太陽能比風更快的脫下你的大衣;仁厚、友善的方式比任何暴力更容易改變別人的心意。——戴爾?卡耐基

雛菊張開了它的花苞,散發出了濃郁的芳香,它的臉上,有著說不盡的感激……

它感激養它的土地,它感激雨水的澆灌,它感激太陽光的照射,它感激一切為它的成長做出貢獻的事物。

友善成就了一個“寒門貴子”

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雲南某個貧困山區有一個叫莉莉的8歲小女孩,她的家裡很窮,窮到家裡連一件像樣的家具都沒有,她的爺爺奶奶在幾年前都相繼去世了,爸爸媽媽只靠幾畝薄田維持家裡的生計,但是她們一家都很快樂,每天莉莉放學後,她就去地上幫爸爸媽媽幹活,然後就先回到家中,踩著板凳兒為爸爸媽媽做飯,雖然家裡窮,但她們一家很快樂,因為家中有愛相伴。

可是,一場災難卻降臨到了小莉莉的身上。

那是一個夏日,天氣十分的晴朗,莉莉走在回家的路上,山路曲曲折折,路旁有許多不知名的野花,紅的,黃的,白的,一朵又一朵,一片又一片,點綴著枯燥乏味的山路,莉莉知道爸爸媽媽喜歡花兒,就決定為爸爸媽媽采一些花兒,一枝,兩枝,不一會兒,莉莉就採好了兩束花,當她想到爸爸媽媽在收到花後的開心時,情不自禁地笑了,步子也邁得更大了。

當她回到家中,等來的不是爸爸媽媽的笑臉,而是一陣又一陣的痛苦。

莉莉的爸爸因心臟病突發還沒來得急送往醫院就永遠離她而去了。

莉莉和她的媽媽都不能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幾個小時前還好端端的人,說不在就不在了,媽媽和莉莉在爸爸的遺體前哭了又哭。

當時莉莉還小,對於“離去”這個詞還不是很懂,她不知道爸爸的離去,會給媽媽帶來多大的壓力。

只是,莉莉發現,村裡的人對她和媽媽都特別照顧:以前她想吃山楂果,向看園子田爺爺要,爺爺從來不給,現在路過園子,田爺爺總會在她的口袋裡塞上一把山楂果;有時鄧阿姨還會把她和媽媽叫去她們家吃飯……

這就是故事的主人公莉莉的故事,在村里人的關照下,如今的莉莉已經是北京大學的一名研究生了,當她回到家鄉,她對村里人含著淚水說:

“沒有你們,就沒有我莉莉的今天。”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善是一種境界,不論你是窮是富,只要你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善待生命中每一個與你擦肩而過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你就會達到這種境界。

善需要方式

美國的著名企業家丹尼爾在行善的過程中悟出了一個道理:給乞討人再多的錢都沒用,行善的根本宗旨,是要給被行善的人找到一條光明,燦爛的路子,還要給人以人格尊嚴。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著名的演員陳坤在“行走的力量”公益活動中與十名大學生穿越了烏拉色孜山,在西藏徒步行走,行走的力量是什麼?因為他明白:一點善心救不了西藏盲童,他曾說:“只要你行走,就能與生命中的真相相遇。”

社會正需要愛心,也許是一句暖心的話,一個真誠的目光,就可以讓失望的人找回信心;也許是只是一塊充飢的麵包,就可以讓飢餓的人感到溫飽:也許只是一條薄薄的被子,就可以溫暖一個凍僵的人;也許只是一個漂浮在海上的木塊,就可以救活落水者的命。那么為什麼我們不去做呢?有句話說得好:“一人是人,二人為從,三人成眾”,祖國未來的藍圖不正是由眾志成城才能構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