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

捐款

“下周一,要進行愛心捐款活動,同學們別忘了帶錢!”三月的教學樓里,廣播迴蕩在貼滿了愛心海報又擠滿了人的走廊里。我盯著桌上攤著的兩百元錢,盤算著飯錢與善款之間的最佳比例。

怎么辦?捐一百,在班裡顯得小氣,捐兩百吧,我又得有幾天得靠壓縮餅乾度日。想到這裡,肚子開始“咕咕”地叫,不斷提醒我又一次沒吃早飯的事實。

三月的天空一片陰霾,這不祥之色也威脅著我的胃。

還沒來得及拿上下節課的書,老師已經站在講台前,我心中大叫不妙,一邊躥回了座位。歷史老師的臉仍然帶著招牌式的皮笑肉不笑。他關上門,對我們說:“同學們,下周要進行愛心捐款,你們有幾個人是真心想捐款的?”那張假笑似的臉上兩顆小眼珠滴溜溜地迅速地講將教室掃了個遍。

喧鬧地教室一下子一片寂靜,能清晰地聽到喘息聲。過了會兒,一隻手緩緩舉了起來,是班長!又一隻手舉了起來,是學習委員,慢慢地幾乎全班都舉起了手。

“我看到你桌上有兩百元錢,是用來捐款的吧?”那對小眼睛居然如此敏銳,透過那么多腦袋瞟見我桌上的毛爺爺,他直直地看著我。我窘迫得氣都喘不上來:“我想別人都捐,而且多捐了會記到名單上。”

“好,那我問你,你捐的是誰得錢?爸爸媽媽的吧!既然是爸爸媽媽的錢,你又有什麼權利捐了它?”他的臉一改皮笑肉不笑,顯得格外得嚴肅。

“我之前聽了一個講座,那個去麻風病村支教得台灣記者和我們說,我們要為麻風病村捐款,可以,但是沒有憑證!沒有人知道你捐了多少。現在,你們,為了證明捐款得把手放下!”歷史老師顯得有點激動,“我要告訴你們,若是懷著完成任務的心來捐款,你們還不如不捐!我寧可你們只捐兩元、伍元,賣廢品換來得錢,而不是兩百元,伸手向家長要來得兩百元!”那張臉又回到了原來得招牌笑容。

我的手和我的心一起放了下來,我找到了籌集善款的方法。下了課,我和周圍幾個同學收集好了一堆塑膠瓶子,急急地奔向廢品資源回收筒。

周一,叮叮咚咚的硬幣撞擊聲迴蕩在我們教室中,清脆、悅耳,雖然捐款額數排到了年級最後,但每個人地心裡暖暖的,就好像三月地陽光真的灑了下來。

初二:炭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