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議論文:想想別人

想想別人

在生活中,似乎總有人大喊:“你能不能想想別人的感受?”可事實,又是怎樣呢?

據統計,目前中國有近200個特有物種消失,近兩成動植物瀕危,而在全球,每一個小時就有一個物種被貼上死亡的標籤,一種生物滅絕將導致10至30種其他生物消失。當多米諾骨牌開始一個倒向一個時,我想知道的是:自以為萬物之尊的人類,是否就可以在這場災難中獨善其身?究竟誰是這些物種滅亡的罪魁禍首?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或許很少因為一件事情對別人的影響而深思,但當我看到一組組數據,聽聽耳邊滴滴答答想起來的鐘表聲,聞到空氣中密密麻麻地顆粒物的質感,我遲疑了:這樣的現象存在了不止一天,可在我耳邊卻曾響起過“環境污染是工業發展的必然過程”這樣理直氣壯的話語。是的,縱觀已開發國家的工業發展史,無不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過環境污染的現象,可當我們作出這樣的舉動是,是否想想小動物們脆弱的生命,你是否也想過別人?

在這個被法律、守則約束的條條框框的時代,是否別人不說,你所作出的行為就不會影響別人,或者與別人無關?

在上海,一名女子因為在搭乘捷運是吃泡椒鳳爪遭乘客勸阻,不滿被勸阻的女子對勸阻乘客口出惡言,整個過程被乘客拍下並被傳到網上,引起軒然大波......

這樣一條新聞的出現,似乎讓人有些詫異,因為吃東西這樣的小事似乎並沒有影響到其他人,可事情卻讓人心生厭惡。可是,在這樣的地點你的行為是否得體?還是不想別人,只顧自己?有人心中不滿卻不敢說,似乎就有人敢肆無忌憚地做,將心比心,沒有人願意在做事之前先想想別人,那么生活該是多么無情、冷漠?

總有人認為為別人著想的行為與自己無關,卻又要求別人為自己著想;還有人認為大的行為才有影響力,但其實小事如果人人都做,也會因為奇妙的反應而有大的影響......所以想想別人,不只是為了別人,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