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 無私奉獻的播種者

有一句詩這樣說過: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這就是讚美老師的一句詩。贊出了老師的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啊!老師,多么崇高而又值得敬佩的職業。你如一個播種者撒下秕谷,播種希望。你如園丁,裝點山河,讓大地增光添彩,您如那慢慢燃燒的紅蠟燭,燃燒生命,不求青史英名。

老師,一個多么親切、神聖的稱呼,他是民族的創新者,創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愛國青年,最讓我深刻的是《陶行知的英雄救國夢》陶行知是中國教育界第一個認識到鄉村教育問題的人,也是第一個熱情跑到農村當鄉村教師的人。陶行知大規模地以整個社會,整個實際生活做教育實驗。它曾揮筆寫下:“我是一個中國人應該為中國人做一些貢獻。”於是陶行知提出了自己投身教育、報效祖國的主張,1941年,他獲得了碩士學位,他認為,學習市政將來只能做官,不能救國,他希望通過新辦教育事業,開發名智,振新中華。正是因為他的這一系類舉動,中國湧現出了一大批青年知識分子,他們報效祖國,紛紛走出國門尋求救國救民之路。

陶行知為中國教育留下了一筆財富,他明明可以穿著西裝、皮鞋,喝著咖啡當官,可他卻選擇了在鄉村辦教育,脫去西裝,穿上草鞋,帶領師生一起“建宿舍、蓋禮堂、開荒種地”。最後,陶行知成為了近代教育史上一個永垂不朽,不可抹去的名字,是千千萬萬中國人心目中偉大的教育家,令人永久懷念。

老師,並非我們想像的那么嚴厲。其實,老師就像我們的第二個父母,無時無刻關心著我們。就在西藏的辛鄉國小里,每天都有90多名學生要放學回家,路上,有一天懸崖峭壁,下面則是水流湍急的雅魯藏布江。其中學生最大的有14歲,最小的有7歲。這些孩子過峭壁時,一旦稍不注意就會摔下江去。格桑德吉,是國小的副校長,他不是說一句讓孩子小心的話,而是數十年如一日的護送孩子過去。單是5個孩子過去,就花了2個小時。她沒有覺得很累,只是默默無聞地護送他們過江。

2024年來,格桑德吉把40多名學生勸回校園上學,把200個孩子送出了大山。十多年!她默默無聞,不求回報地接送了孩子66次,66次呀!她不累,他說過:她要把民族的傳統文化傳承和發揚下去,讓外面的人了解我們的民族文化。

格桑德吉不想然讓鄉親的夢跌落於山崖,他用一顆純潔的心,用一點光,點亮更多的燈火!

在我身邊,也有這樣的老師。她捧著一顆來,不帶半根草去。她就是國小的大隊輔導員唐明莉老師,他以前在魚嘴國小當任語文老師,工作三年,他決定轉行做音樂老師,為的就是讓孩子們享受音樂,讓孩子們唱唱跳跳,在其中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唐老師雖然實現了音樂老師的夢想,但她認為自己畢竟是業餘的,沒有專業訓練。於是便每個周末去觀音橋學習彈琴,當時從魚嘴到觀音橋是坐船去,路途很遠。每次回魚嘴時,都會自掏腰包賣樂器,讓鎮上的孩子彈奏音樂,吹笛子。功夫不夫有心人,現在,唐老師成為了魚嘴實驗校的音樂老師,和德育處大隊輔導員。她指導的舞蹈《中國夢》等優秀作品,拿了許多獎項,曾在字水中學參演過。

唐明莉老師是一位稱職,敬業的老師,她對我們的影響很大。現在,我的腦子裡還會浮現出她美麗的樣子,燦爛的笑容!

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老師從未停留過腳步。教書育人,任重如山,老師的默默辛勞換來了人類勃勃生機,老師默默奉獻換來了孩子的淵博知識。啊!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