緑色的供養

風來了,未吹起一絲塵土,風散了,未帶走一片綠葉。雨來了,未驚起一點波瀾,雨褪了,卻消融了灰塵。雪來了,就去撫揉大地的芳香,雪融了,便滋潤了土壤。那是每位自然母親對大自然細緻的呵護和深情的供養。

畫家們運用潑墨營造出一種蒼勁渾厚之美。這種用濃重的墨色交織著明艷的石青、石綠,墨彩交輝。描繪了綠色的幽谷。在我的家鄉有著這樣一座山,它的山腳下有一群以耕為生的農民。他們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雖生活簡樸,但過著快樂的生活。但在前年,這裡卻成了商人爭相搶購的對象。由於政策支持,這裡成為工廠集中區,一座座工廠拔地而起,村裡的農民樂開了花,他們不用再下地幹活,每天到工廠工作,生活越來越好。可是為什麼那裡天空沒有了藍光,那樹木萎焉了樹葉,那土壤不再肥沃,那一排排的煙囪中總纏繞著黑色的煙霧,那水為什麼變得污濁。

這一切還只是一個謎!

偉大的詩人李白抒發情懷構造出一種碧波浩渺之純。像“色綠且明,茫茫與天平。逶迤巴山盡,搖曳楚雲行”。更是“古桑乾河,銀波泛泛,晚霞蒙蒙”的河岸之美。然而在我的家鄉也有一條河:它綿延不息,像永不修止的音符,似永不停歇的旅人。在家鄉人民眼裡,它是貫穿景物所有的靈魂,迸射著家鄉最活躍的血液,溪流清澈,流水清脆,河草茂盛,魚蟹繁密,貝殼星羅,他們全隱藏在水底,遠處的河面上還有幾隻野鴨嬉戲。

隨著人民生活的富裕,賞美眼光也開始高端起來。他們把土塊屋改修成水泥屋。那些有心機的商人瞅準時機,賣起了沙,可是那沙從哪兒來?他把目光轉向了河岸邊的沙堆,靈機一動馬上組織了人馬,晚上動工——挖沙。一段時間後,河底下的泥沙被越挖越少,河岸越來越寬,渾濁的河流衝擊著周圍的泥土,使它們形成了一座座孤立的小島在孤獨的漂泊,但商人的錢卻越掙越多。可是為什麼沂河岸邊沒有了肥美嫩綠的水草,那水底下的魚蟹為何失去了蹤影,夏天在河中嬉戲的孩子們為何也越來越少。

這又是一個未解的謎!

這些的確是一個未解的謎,一個人們親手種在心中的疑;親手系在心中的死結——天空變得黑暗,山變得低矮,水變得渾濁,魚蟹也變得越來越少,河岸上散亂著生活垃圾,這是人類對自然與眾不同的供養,也是最特別的回報。

可是,你是否還記得幼時與夥伴在水中追逐打鬧浪花的場景,可現在它是一條渾濁的泥湯,是一個人們的垃圾場,孤僻,蕭條是它的代名詞,可是,你是否還記得幼時在山間林中抓迷藏的歡樂,可現在它卻是一片人煙稀少的山丘,荒僻,淒涼是它的代名詞。

這些難道不是人類破壞自然的結果嗎?利用自然不是我們的權力,是子孫後代未來的幸福。保護環境,卻是你,是他,更是我們的責任,保護自然,不需要淵博的學識,不需要高聲歌頌,你可以植一棵樹,為自然增添一點綠的光;保護自然,你可以不浪費一張紙,讓自然少一點白的污染;保護自然,你可以少浪費一滴水,使自然變得更加滋潤;保護自然,你可以不扔一個垃圾,讓自然的天空變得更藍。

陰暗的雲籠罩著整個天空。電閃雷鳴,風雷之變,轟雷貫耳,雨傾盆而下。像是在沖洗著人間的罪惡。水又變得清澈,天空又變得藍靈,萬物重現生機。但是,可你知道山水會有今日的美嗎?環保本就是我們的責任,人類應該用我們的行動去保護自然,去呵護我們的家園,讓美麗的家園再現昔日的光輝。

環保有我,有我們,大家都在一起行動,保衛家園——我們各自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