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閱讀之旅初二記敘文範文

我的閱讀之旅初二記敘文範文篇一

我是一個小“書痴”,我讀過許多書,比如:《昆蟲記》,《聊齋志異》,《魯濱遜漂流記》……但是最讓我愛不釋手的還是《狼圖騰》。下面就是發生在我身上讀《狼圖騰》讀痴了的故事。

記得那一天下午,媽媽要外出辦事,臨走前再三的囑咐我,要我好好的在家認真寫作業,然後便出門了。媽媽剛走沒一會,我去客廳喝水,一眼就看見了在客廳沙發上的《狼圖騰》,我的目光一下就釘在書上,拔不出來了,我偷偷摸摸的走到沙發上,拿起了書,帶著剛剛泡好的菊花茶回到了我的書房。我悠閒的把書翻到上午看到的章節,“吭哧吭哧”的看了起來,偶爾看下作業,隨意的用筆寫幾個數字,點兩個小數點,又立馬沉浸在《狼圖騰》的世界裡。“不行,這樣不行!”腦海里蹦出來一個聲音,“再這樣看下去你要寫不完作業的!”可是,我是多么的希望知道狡猾的狼會如何捕捉行動迅速的黃羊,算了算了,就再看兩頁,就兩頁看完,我就去認真的寫作業!

可是,就一小會,兩頁就看完了,一點都不過癮,就像夏天剛吃了兩口的冰淇淋就掉到了地上一樣,讓我十分的糾結,該不該再看下去呢?最後,對於讀書的渴望壓過了應該寫作業的責任感,不管了,繼續看吧!反正現在已經徹底沒有心思寫作業了,不如等媽媽回來了,我不敢看的時候再寫吧。此時任何東西都不能再吸引我,我的眼睛和腦海/里只有那在內蒙古大草原上勇敢搏殺獵物的狼和奮力逃命的黃羊。突然,門栓一陣響動,啊!是媽媽回來了,我趕緊拉開抽屜,把書放進抽屜,“咚”的一聲,把抽屜關了起來。拿起了筆裝作在苦思冥想的樣子,媽媽走進房間,看了我寫的作業,意味深長的看了我一眼,然後走出了房間,我的臉一下子就變得通紅,趕緊認真寫起了作業。

到了晚上,我睡在床上,可是我翻來覆去怎么也睡不著,我多想知道為什麼連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都要學習狼的戰術。於是,我輕輕的打開我的抽屜,拿出了我心愛的《狼圖騰》,打著手電,縮在被窩裡提心弔膽的看了起來。不好!客廳好像有動靜!我趕緊把電筒關掉,把頭伸出被窩裝作在熟睡的樣子。

結果,第二天起來,可想而知,我頂著兩個大大的黑眼圈,媽媽看了以後,詢問了我為什麼會這樣以後,語重心長地說:“兒子啊,愛讀書,是好事,但是你也不能不分情況,不分時間的讀書啊,你作業都沒有認真完成,你說你看書的時候能安心嗎?”我默默的搖了搖頭。我想:唉,都是書里的內容太精彩了,以後我讀書還是要等把正事忙完了再安心的看書。

閱讀能夠使人著迷,每當我沉浸在書海時我都能看到一幅幅我從未見過的景色,見識從未了解過的知識,所以我就這樣成為了一個“書痴”,請讓我們的生活多增添幾頁書頁,痴迷於書的世界裡吧!

我的閱讀之旅初二記敘文範文篇二

我從小就喜歡看書,經常看得廢寢忘食、如痴如醉,有時甚至達到忘我的境界。由於我總喜歡去注意那些廣告之類的隻言片語,才養成了我愛閱讀的習慣。

但隨著年級的增高,做作業的時間占了我許多閱讀的時間。雖然我也希望自己能夠先做作業再看書,可我常常還是會忍不住,在寫作業時拿本書來看。

上個星期,老師讓我們寫關於“自己的看書方法”的一篇練筆。我打算拿一本書作為範例,重新讀一遍,並把讀書方式記下來。我從書櫃中拿出《窗邊的小豆豆》,努力回想我以前是怎樣讀這本書的。我寫完兩句話,便又開始“回顧方法”。與其說我是在寫小練筆,還不如說我又津津有味地讀起了書:讀到小豆豆第一次來到巴學園時,我感到新奇,幻想著自己也能在這樣的學校里上學;讀到學生們去九品佛寺參加“試膽量”活動時,我也看得提心弔膽;讀到巴學園毀滅,我也很留戀、很悲傷,心裡升起對戰爭的痛恨……直到我差不多把厚厚的一本書全部看完的時候,我才猛然清醒過來,想起了我要寫的小練筆,趕緊飛快地寫了起來。可沒過一會兒,我又神不知鬼不覺地看起書來……等我終於把小練筆寫完,這本書已經被“手賤”的我看了快兩遍。可誰有辦法呢?只要讓我看上一小段,就能使我牽腸掛肚。

書籍不光能使我浮想聯翩,還是我的“避難所”。每當我遇到傷心事或受了委屈、挨了罵,我就會拿起一本書津津有味地讀。往往,閱讀能使我忘掉悲傷。

書,帶給我們豐富的知識,是一位無聲的老師,也是一位隨時陪伴著我的知己。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但我覺得書不光能醫愚,還能治癒心靈!

我的閱讀之旅初二記敘文範文篇三

書,是真實的夢幻,是虛幻的現實。時光陷落於古老的書頁,歷史被纖細的文字記憶,只留下白紙黑字,供後人評說。讀書,則猶如在心中播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文字里,在故事中,活過了千迴百轉,看盡了世間風景。

小時候,讀書是聽著外公講故事、背詩詞。外公坐在搖椅上,我坐在外公膝上。故事裡有意氣風發的劉邦,有傲骨錚錚的項羽,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他們從遙遠的歷史深處風塵僕僕地趕來。金戈鐵馬、刀光劍影間,歲月靜靜流淌。唐詩宋詞、正史野史,把一個個靜謐的夜晚滋潤得有聲有色。搖椅“吱吱”地響著,偶爾小飛蟲“嗡嗡”地飛過,再配上清茶、花生,便是一幅最美的畫卷。時光靜好、書香瀰漫,那是我對閱讀最早的記憶。

上學後,閱讀的引領者換成了老師。五年級的語文老師——萬老師酷愛讀書,在她的影響下,我也漸漸對書產生了好感。白紙黑字間,正能量散發著耀眼的光芒。《魯濱遜漂流記》里,孤島上勇氣在發芽;《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里,戰爭中堅強在閃耀;《童年》里,黑暗中光明在生長……一種種信念在我的心裡紮根、發芽,明媚了我的生活。初一的語文老師——宮老師也是博學大家,談起歷史來滔滔不絕,為了不讓自己永遠顯得那么無知,我開始研讀一些歷史方面的書籍。過去的輝煌在歲月的流逝中那樣的不起眼,時間的力量讓它們化為了塵埃,一切,都是歷史。

更多的時候,閱讀的同伴是朋友。我的同學——殷詩茹,是個不折不扣的書迷,每天,圖書館裡,都少不了她認真閱讀的身影。一個人讀書,總少了些思維的交流,但和她一起讀書時,我們的思維在碰撞中升華著、進步著。

閱讀,充斥著我的生活,編織出一個個故事。閱讀,已在我的心中發芽、開花,書香,浸潤著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