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螺

按照廣州人的習慣,中秋節是要吃田螺的。昨天,媽媽買回幾斤田螺。弟弟拿出一個,放在小膠碗中養著。

在清亮的水中,一個拇指般大小的青青的田螺安詳地躺著,從螺殼中微微露出小半個身子。我輕輕把手伸入水中,想摸它一下,手剛觸到那軟綿綿的身子,它就迅速地躲進“房子”——小小的螺殼中。

我看不見它了,只好欣賞那螺殼:田螺是仰面朝天的,“房子”的門——鱗片在上面。鱗片是一圈圈的花紋,像水中泛起的一圈圈漣漪。田螺的表面有一些稀疏黑線,摸上去挺平滑。靠近鱗片是田螺中最大的部分。然後,順著田螺自然分出的界線,漸漸縮小。到最後,變成一個小黑點。

大概是由於螺殼裡面太黑或太悶的緣故吧,我正看著,那鱗片緩緩地向上頂起,若不是有心看,你還以為它沒動呢。一會兒,它露出了兩個小黑點,那就是田螺的觸角。一毫米、兩毫米……田螺的布滿小點的觸角完全露出來了,在兩條觸角中間,有一個橢圓形的肉球,我不如道那是它的哪部分,大概是頭吧?在觸角靠近身子的那一頭,分別有兩個針眼般的黑點。這就是我猜測中的眼睛。緊接著那藕色的身體也露出來了。身上有許多土黃色的點點,好像有誰在上面撒了些黃粉。

兩個觸角漸漸地挨到了碗底,那笨拙的身子也開始挪動了,它正在努力使自己的身子翻過來呢。田螺向前極緩慢地轉動著。啊!終於翻過來了。這一系列精彩的表演好像一個運動員在進行前滾翻的運動,只不過是慢動作而已。田螺翻過來後,在碗裡慢慢地挪動,那樣子既厚又可愛。

田螺,由於它的樣子並不嬌美動人,又生在水溝、溪澗里,許多人都不喜歡它。但我卻喜歡它,敬佩它那在於貢獻,而不求索取的精神。不是嗎?當人們需要它的時候,它獻出了自己的身體,而它需要的僅僅是一泓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