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春節風俗的日記5篇

有關春節風俗的日記篇一

過年時,你吃過”錢“餃嗎?喔!也許你還不知道”錢“餃是什麼東西,就是包著錢的餃子。我家過年時就包這種餃子,現在想起這個餃子,我還垂涎三尺呢。不過並不是餃子的鮮美,而是可以吃到錢,並且可以體會到那種喜悅的心情。下面我就給你講一下我們過年吃”錢“餃的事情吧!

對了,你知道過年吃”錢“餃的寓意嗎?如果吃到包著錢的餃子,表示新的一年裡大人鴻運當頭,小孩子更聰明,所以過年時才會包”錢“餃。

大年初一的早上,隨著一團團白色的熱煙飄在空中,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餃子已經盛出來了。餃子端到桌子上,我和爸爸就各搶一碗。我們一口吃掉一個餃子,仔細嚼著,生怕把錢幣吞進肚子。我嘆了一口氣:”唉,怎么沒有錢呀。“正當我準備問爸爸的收穫怎么樣時,發現爸爸的臉上帶著得意的微笑看著我,手裡舉著一個帶著幾粒餃子餡的一元硬幣。哇!竟然第一個餃子就吃到了錢,並且還是這次一角、五角和一元”錢“餃中面值的,太幸運了!

既然爸爸第一個就吃到了,那我吃著錢的機會也絕對不會小。於是,我飛快地吃著。可是我一連吃了五個也沒有見到錢的影兒,這時我的舌頭都燙麻了。我的運氣怎么那么差啊!忽然我腦中靈光一閃,我要智取!餃子是軟的,硬幣是硬的,所以我可以用筷子扎一紮嘛!嘿嘿,我可真聰明啊!便拿起筷子一個一個地紮起來,碗裡只剩下兩個完整的餃子了,可是筷子還沒有碰到硬幣。看著一碗千瘡百孔的餃子,我有些失落,但是也要堅持紮下去。筷子穿透餃子的第一層皮,碰到了硬硬的東西,哈哈,皇天不負聰明人,我終於”吃“到了一個”錢“餃,雖然是個五角的,但我還是高興得手舞足蹈,大呼小叫的宣揚,……

這是我吃”錢“餃的春節習俗趣事,你也來與我分享一下吧!

有關春節風俗的日記篇二

霹哩啪啦過大年,鞭炮聲震耳欲聾。一年一度的廟會,在我的故鄉—洛陽盛大召開。在初四這天,我們全家人一起去逛廟會。

初四早上,六點鐘我就醒了,興奮地連覺都睡不著了。趕緊起來準備:蘋果、桔子、水……通通裝進包里。

九點鐘了,我們出發了。經過一個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到廟會了。進入廟會,走在長長的路上,映入眼帘是一盞盞紅彤彤的小燈籠。突然,我看見一條長龍在人群中遊動。在碧波蕩漾的人海里,一隻調皮的小龍在追逐一個寶珠,可追了好長時間,還沒追上,看樣子,它也著急了,拚命地追呀。那寶珠好像故意戲弄它,使勁地跑呀跑呀,小龍怎么也追不上。哎呀,我都替它著急,隨著人們搖旗吶喊,我知道這是在舞龍燈呢。

我還沒看夠,就隨著鬧鬧嚷嚷的人群來到”小吃一條街“。剛到門口,一陣陣香味撲鼻而來,我不由得吸吸鼻子,飽了一下鼻子福。走在小街上,各種美食讓我眼花繚亂。有新疆的羊肉串、老北京的糖葫蘆、天津的大麻花、開封的灌湯包、武漢的臭豆腐、清熱潤肺的雪梨湯……我舔舔口水,一種種地看,一種種地吃,一直吃到撐,真是飽了口福。

我又逛到工藝品小街,觀賞各種精美的工藝飾品。其中最讓我佩服地是用玻璃燒制的工藝品,特別漂亮。長長的玻璃管,在老師傅用火烤過之後,做好了各種各樣手工製品。有孔雀開屏、天鵝檯燈、小猴上樹……每一樣都那么晶瑩剔透、栩栩如生,每個都讓我愛不釋手。

這次逛廟會,收穫還真挺大的,飽了鼻子福子,飽了口福,又飽了眼福,看來這次沒白來。

逛廟會是春節習俗之一,過春節還有許許多多的習俗,我就不一一講了。霹哩啪啦過大年祝福全國人民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有關春節風俗的日記篇三

“爆竹聲聲辭舊歲,喜氣洋洋迎新年。”

隨著“噼里啪啦”的爆竹聲,我們興高采烈地迎來了20xx年的春節。過春節,也就是過年。在大年初一的這一天,各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

從我記事兒開始,在除夕的晚上,爸爸會在我們家門上,貼上紅色的、非常喜慶的春聯。媽媽會給我們做一大桌子可口飯菜,我們一家開開心心地圍坐在一起,一邊吃年夜飯,一邊觀看春節聯歡晚會。我們吃著、看著、說著、笑著、高興著,時不時還會對節目或者演員品頭論足一下。一直到很晚很晚,直到我瞌睡的熬不住了,在媽媽的再三催促下,我才回去睡覺。爸爸媽媽他們到凌晨才回睡覺,人們稱之為“守歲”。

大年初一早晨,媽媽給我穿上顏色鮮艷的新衣服,全家人一起,高高興興地回奶奶家,給奶奶爺爺拜年。每年春節,我們一家、姑姑一家和大伯一家,都會不約而同地來到奶奶家,一起過一個熱熱鬧鬧、團團圓圓的新年!進門先是給奶奶爺爺、姑姑姑父、大伯大媽等長輩磕頭拜年,他們會高興地給我發壓歲錢。

我特別喜歡過春節。因為,這幾天我不用寫作業,不用彈琴,什麼事都不用乾,可以完完全全地放鬆,就只剩下開心地玩兒了。不管去哪一個親戚家拜年,都可以得到紅包,還可以吃到各種各樣的零食,再餐上一頓豐盛的美味佳肴。真可謂是美哉!美哉!

這就是我的家鄉過春節的習俗。總之,一個春節下來,我的肚子圓了,腰包鼓了,人也玩兒“瘋”了。啊!真“爽”!過年真好,過年真幸福!

有關春節風俗的日記篇四

要說到春節習俗,最能有“發言權”的要數——包餃子了吧。

三十那天,爸爸媽媽是一大早就開始幹活,下午包餃子。他們倆忙的是馬不停蹄,包著包著,我靈一機動,說:“爸爸媽媽,今年餃子裡還包不包錢了。”媽媽說:“好主意,你快點去拿錢吧!”爸爸卻在一旁說:“嘿嘿,還是別包了,年年被我全部吃到呀!”我不服氣地說:“這一回不一定是你呦。”餃子包好了,就等著明天吃餃子吧!

初一早上開始下餃子了,邊下我還邊想:“這回我一定要吃到有錢的餃子。”吃餃子了,這一回我學機靈了,專門挑大的餃子吃,說不定就能吃到。可是,我是吃的肚子都要破了,有錢的餃子還沒“現身”。這時,只聽“呀”的一聲,我順著聲音一看,“啊!”竟然又讓爸爸給吃到了,咳!我只能自愧不如,我沒有那福氣呀!不過,我不能灰心,還有兩個錢餃子呢!

第二局開吃,爸爸吃哪個盤裡的,我也照葫蘆畫瓢,吃哪個盤裡的。我不甘心我吃不到,吃完了一盤再吃一盤,這下撐的我路都走不動了,錢餃子偏偏和我作對,就是讓我吃不到。

最後總結“殘局”,媽媽吃到了一個,爸爸吃到了倆個,我卻一個沒撈著,好不幸運啊!不過,吃餃子真是一項有趣的春節習俗!

有關春節風俗的日記篇五

過年了,過年了,個個家裡都是喜氣洋洋,熱熱鬧鬧。但是,鞭炮不僅是我們小孩歡迎的,大人也不例外。擦炮,摔炮……種類繁多,好玩極了!

大年初一一早,“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就響了起來,甭提有多熱鬧了!

對了,要說放鞭炮,還有一段故事傳說呢!

傳說,很多很多年前,森林裡有種非常兇惡的野獸,叫做“年”。每年夏曆臘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來大吼大叫,專門吃人和牲畜。當時沒有人能夠制服它。為了躲避“年”的災難,人們都要在除夕那夭殺豬宰羊敬供年,只有讓它脹滿肚子,它才不傷害人畜。

有年臘月除夕這天,人們忘了殺豬宰羊來敬“年”,“年”一來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們沒法只好關上大門,爬到竹樓上去躲著。“年”從這家走到那家,到處轉來轉去找東西吃。它見到處空空蕩蕩的一無所得,不由氣得發瘋嚎叫。這時,鄰近一家的竹樓失火了,火勢很大,燒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亂響。“年”聽到這突如其來的響聲,嚇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樓上的人們發現了這個秘密,以後每到臘月除夕這一天,便去砍許多竹子來燒,竹子“劈劈啪啪”一爆響,“年”就被嚇跑了。同時,人們還發現“年”怕鮮紅的顏色,於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紅色,掛在大門的兩邊,這就是批符。以後發明了鞭炮,鞭炮就代替了爆竹。

每當晚上我和爸爸媽媽散步,都會看到那美麗的煙花,都會融入那喜氣的氣氛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