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春節習俗的日記5篇

描寫春節習俗的日記篇一

在我的記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四川那別具一格的春節。

對於四川人來說新年是很重要的。從初一開始,人們都要“走人戶”,互相到親戚朋友家串門。一家老小都要一起“游喜神方”。在古時候人們都要一起出南門到武侯祠,燒香拜神,吃茶會友……對於四川的春節來說,還有一項不可缺少的習俗——逛廟會。

在廟會開始時,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都穿著嶄新的衣服,欣賞著廟會這個盛大的“嘉年華”,在這裡藝人們表演著各形各色的絕活,變臉、吐火等高難度技巧層出不窮。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滾鐵環、做公雞車、抽陀螺……各種好玩的遊戲、精彩的表演、好吃的小吃,整條街上洋溢著喜氣。

初七是人日,據說杜甫曾與他的友人高適等人在這一天到草堂作詩,互表思念之情。所以在成都的人們都要到草堂和杜甫一起過;初八初九,大街小巷都會點起“天燈”,每到那時,整條街都被照得像白晝一樣;正月十五,家家戶戶吃元宵,敬神送年,又是一番熱鬧的景象。

四川的春節與別處不同,正月十七春節才算結束,因為正月十六還有一個習俗,那就是“游百病”。據說西北一帶婦女多操持家務,因此體質較弱,容易生病,所以在每年正月十六日這天夜裡,以驅病邪為主要目的,出門四處遊走,天長日久,形成了“游百病”這個風俗。身體弱的人們登上城牆,據說一年都可以不生病。

每當回想起這一切時,就好像自己還留在那時候一樣,熱鬧的大街、特別的習俗、獨特的絕活兒,那裡的一切都讓我無法忘懷。

描寫春節習俗的日記篇二

馬上就要過年了,家家戶戶都在忙著貼對聯、放鞭炮、布置房間,等待著這新的一年。而我也不例外,就在網上了解了解春節的習俗……

春節農曆初一,又叫陰曆年,春節是我國最最隆重的日子,每年都貼對聯、放鞭炮……

傳說在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年”的形貌猙獰,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人們就慢慢的掌握了“年”的出現時間,原來它每年春節都來,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的時候,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男男女女便把這可怕的一夜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天晚上,家家戶戶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然後把宅院的大門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思,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還必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保佑他們平平安安的度過這一夜。

天色漸漸黑了下來,“年”從深山老林里竄了出來,摸進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見家家戶戶宅門緊閉,門前還堆著芝麻桿,街上卻瞧不見一個人影兒。轉了大半個晚上的“年”毫無所獲,只好啃些芝麻桿擋著飢餓。再過些時,公雞啼曉,這些兇殘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返回樹林。熬過“年關”的人們欣喜不已,就感謝天地祖宗的護佑,要互相祝賀沒有被“年”吃掉,還要打開大門燃放鞭炮,和鄰居、親友見面道喜……

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麼事情,人們對年獸放鬆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裡。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兒童,在院裡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後“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後,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年,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再也沒有來了。

通過網路,我了解了很多關於春節風俗的知識,以後要經常上網,了解了解大事和有趣的事。

描寫春節習俗的日記篇三

回到老家,心裡可高興了,春節習俗總會讓我吃驚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個了:吃年飯,看晚會,午夜放煙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媽等親戚都歡聚一堂,外婆外公滿臉喜悅,開心地忙碌著。對,今天我們要吃年飯了!“噼里啪啦”,一陣鞭炮聲響起,年飯做好了!當然,吃年飯總忘不了土地爺爺,敬幾根香,擺幾碗菜和一碗飯,求土地爺爺保佑,來年豐收。接下來,便入席了。吃罷年飯,大家都坐在爐子旁邊聊天。外公外婆這時候可就忙咯!吃年飯(也可以說是團圓飯),是春節的重要習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兒,大家都會趕回來,和家人一起共享這美好的時刻。吃年飯時,大家總有很多話要說,說工作,說家庭,等等。吃年飯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只要家人都到齊了,想什麼時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節聯歡晚會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時候:收壓歲錢。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大舅舅一個,小舅舅一個,外婆一個……大家都忙活完了,該坐下來休息休息了,於是,我們便團聚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邊看邊聊,仿佛話總也說不完似的。總算熬到12點了,午夜煙花快燃放了!“轟!”一個禮炮打響了,天空頓時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斕的彩衣。隨著第一個禮炮的打響,各家不約而同地放出聲明了各種款式的煙花,每一家的屋頂上都掛上了一個美麗的帽子。放煙花的聲音震耳欲聾,五彩的煙花使我眼花繚亂。我和大舅媽跑到樓頂上觀看煙花,我興奮得直跳:“我這次苦熬到12點真是沒白費,這真是太壯觀了!”午夜放煙花,有可能是每個地方都有的習俗,有可能是我們家鄉特有的一種習俗,但都一樣,我見識到了,你們也聽說了!

這天,是初一,才剛起來,就聽見門外一陣拜年聲:“給您老拜年了啊!”“哎!來了來了,新年快樂!”“新年快樂!”這時候,外婆正忙著做早餐,外公則正忙著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這樣的對話總會聽見很多次。我趕緊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們出門了。小舅舅的雙胞胎女兒紫依和紫芊各提著一個袋子,每到一處袋子裡的東西就會增加一點,可高興壞她們了。所謂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戶地走動,有時候會在哪一家坐一會兒,聊聊天什麼的。而小孩子就提著個袋子去拜糖。一下啊,我可沒有喔!

描寫春節習俗的日記篇四

過年了,過年了,個個家裡都是喜氣洋洋,熱熱鬧鬧。春節習俗也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大年初一一早,”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就響了起來,我也趕緊起床看爸爸放鞭炮,那熱鬧勁,簡直就是形容不出來的熱鬧!

每當晚上我和爸爸媽媽散步,都會看到那美麗的煙花,都會融入那喜氣的氣氛當中。

購年貨,當然是必不可少的啦!一進入超市,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那簡直就是人山人海呀!有的地方擠都擠不動!哎呀,不管了,硬衝過去吧!食品架上的食物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元宵、速食麵、衣服等等,還有好吃的零食,被我一掃而光!不一會兒,我就購了滿滿一籃子的食物。

對了,過年當然少不了包餃子啦!

一早起來,就看見媽媽正在包餃子,我也學學,唉!真是看著簡單做起來難呀!首先,擀皮兒的時候,我這擀擀,那擀擀,好、最後擀出了個四不像。後來,在媽媽的指導下,我終於把皮擀得圓圓的。忽然一抬頭,看見媽媽在餃子裡放錢,媽媽說,誰吃到包著錢的餃子,誰就在新的一年平安無事,還有好運。餃子煮熟後,我連忙吃,希望吃到包著錢的餃子,最後,我吃到了兩個,有一個硬幣差點把它給咽下去了!

拜年,當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每當春節時,都要去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家去拜年,說一些祝福的話,然後他們就會給紅包,吃年夜飯,一起團圓一下。

還有……

這些就是我們家鄉的春節習俗,有趣吧!

描寫春節習俗的日記篇五

我的家鄉的春節習俗有很多很多,有大掃除、購年貨、包餃子、拜年等等簡直數不勝數。

我和爸爸也按照習俗去購年貨。大街小巷裡,買年貨的人們數不勝數。小攤上,小店裡的東西琳琅滿目。擺滿了鮮艷的衣服、有好吃的食品、以及各種各樣的煙花爆竹。真是讓我大飽眼福。我和爸爸又開始了瘋狂大搶購,各種各樣的東西被我們一掃而光,鞭炮、衣服、食品裝了滿滿一大袋子。

我的家鄉最少不了的一項習俗當然是包餃子了。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我們家當然也是不例外的啦!

除夕之夜,我和爸爸媽媽就開始包餃子啦!包餃子還需要技巧呢!我負責擀皮,我這裡擀擀,那裡擀擀,簡直就是四不像。媽媽給我做了示範,包餃子應該均勻的擀,讓它在擀麵杖上轉起來,這樣就可以擀的圓圓的了。我按照媽媽的辦法,怎么也不能把這個”淘氣鬼“制服,還是擀的亂七八糟。不過經過我九九八十一次的艱苦訓練,我終於把這個淘氣鬼給制服了。

我們這裡包餃子還要包裡面錢呢!只要誰吃著帶錢的餃子,就代表著他在這一年中平安無事,運氣很好。誰要是吃的最多,誰就是一家之主。我們家也包了好幾個錢呢!我和爸爸媽媽都想吃到錢。我為了得到拿到那幾個硬幣,於是搶了很多的餃子。嘿嘿!我們家裡的錢竟然被我吃到了三個,把我的牙都快咯壞了!

吃過餃子之後,我們當然還要放鞭炮,放鞭炮可是我們男生最喜歡幹的事情。我們拿起一個大煙花,迅速點燃。頓時,天空中出現了五彩的煙花,美麗極了。

我們這的春節習俗最重要的就是拜年了。每逢過新年時,家家戶戶都要回老家給爺爺奶奶磕頭,給他們拜一個年,說一些祝福的話語。然後長輩們就會給我們一些壓歲錢,發一個紅包。然後再與親戚們一起吃一頓團圓飯。表達互相之間的感情。

我們家鄉的春節習俗就是這樣的,怎么樣!你們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