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春節

各個地方有各個地方的民風民俗。我的家鄉——台灣,便別具一格。

臘月二十四,台灣的春節便開始了。大家都在準備紙錢,到土地廟去祈禱,祈求土地公能為他們祝福,來年平平安安。

過了二十四,大家更忙,必須去購買年貨,還要將家裡仔細的打掃一遍,將舊的東西扔掉,換上新的。

除夕轉眼就到了。除夕真快樂。從廚房裡傳出鍋碗瓢盆的交響曲,不一會兒,香氣便溢滿了整個屋子。男人們有的在掛燈籠,有的貼春聯,有的倒貼“福”字。紅紅的燈籠,紅紅的對聯,紅紅的“福”字,把家裡映襯的喜氣洋洋。小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在屋裡跑來跑去,大家都穿上了新衣。“上菜了!”雞、鴨、魚、肉擺滿了整張桌子,深深吸一口氣,嘴裡滿是食物的味道,色香味俱全,就像是在桌上攤開了一幅流光溢彩的畫卷。大家圍坐在桌邊,說說笑笑,你一言,我一語,向所有人祝福。“乾杯!”所有人一起舉杯,歡慶這美好而又快樂的時刻。吃飽喝足,大家都向長輩取壓歲錢,小孩子們跑回房間,偷偷地數錢,偷偷地在心裡笑著。大家打開了電視,都坐在電視旁邊看春晚,等待新年鐘聲的響起。鐘聲還沒有響起,外面的鞭炮聲便不絕於耳:“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孩子們拉著父母到樓頂去放煙花。絢爛的煙花占著整個天空,紅的、黃的、藍的、綠的、紫的……孩子們在一旁拍手,叫著、笑著,鞭炮聲、煙花聲、笑聲,一浪高過一浪,仿佛要把整個城市給淹沒一樣。隨著鐘聲的響起,鞭炮聲、煙花聲越來越大,越來越響,給鐘聲當伴奏,預示新的一年會更加美好。

正月初一,大街上很靜很靜,許多店鋪都關上門,都到正月初五才開張,也許大家都在睡覺,昨夜守歲徹夜未眠。在中午前,男人都到親戚、朋友家去拜早年,女人們在家中歡迎客人。小孩子們與朋友們一起數壓歲錢,互相炫耀。

正月初七要拜天公,一大早便忙裡忙外的,擺桌子,放貢品,燒香,感謝天公保佑人們前一年平平安安,也希望天公能夠在新的一年讓國泰民安,保佑大家風調雨順,萬事如意。

春節完美的收尾——元宵上市了。大家要去看燈展,燈展里有無數盞燈,燈的造型也有所不同:有船,有海綿寶寶,有蠟筆小新……鮮艷的色彩令人大飽眼福,一盞又一盞的燈令人應接不暇,到了開啟主燈的時候了,今年的主燈是一隻活潑可愛又俏皮的羊。到了約八點鐘,便是大家吃元宵的時候,元宵是圓的,代表團團圓圓;元宵是甜的,代表甜甜蜜蜜;元宵是熱的,代表其樂融融。

十五後,熱鬧的春節過去了,生活又恢復了平靜。

六年級:魏小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