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旦、元辰、元正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年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像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

過年是孩子們歡喜的節日,大人們也忙碌起來。大人們必須預備過年的食物,好讓家人過年時有個新氣象。

到了過年的那一天,我們在家裡吃團圓飯,或者在外面放鞭炮,買鞭炮的時候,那裡的鞭炮各式各樣,有轉炮、摔炮、衝天炮等等。爸爸買了一些安全一點的炮,在回家的路上,我忍不住摔了幾個摔炮。到家之後,我們開始放炮,爸爸放了許多炮,我們都很開心。在爸爸放轉炮時,那個炮突然炸了一下,我被嚇到了。爸爸臉上變得黑乎乎的,像個非洲人,這時爸爸對我們說,放炮時一定要注意安全。放完炮後我們便一直守歲,直到吃夜宵的時候,我聽爸爸說春節的歷史很悠久,而且也有許多習俗流傳下來。

過年完了,開心的一年也過去了。這時小孩子們也去上學了,大人們也去上班了,大家都又投入了緊張的學習和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