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日記

春節,家家戶戶都張燈結彩,喜氣洋洋。今年的春節,我過得特別有意思。直到今天,我還記憶猶新。

寒假開始了,轉眼間就到了大年三十,這個辭舊迎新的好日子裡。到處洋溢著熱鬧的氣氛。大年三十,由於親戚們都要相聚到我家,爸爸奶奶上午早早的就忙開了。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們又一次相聚在一起,而且現在正是如魚得,水大人們聊他們自己的事。夜幕漸漸降臨,人間萬家燈火通明。“開飯了……”隨著爸爸奶奶的一聲招呼,我們連忙蹦蹦跳跳跑到桌前,看著一桌好菜眼紅得不得了。這時,大人們不約而同地說:“差點忘了這件重要的事。”我們也才反應過來壓歲錢還沒拿呢。雖說這傳統我們也經歷了不少年,可要接過紅包,不知怎么的還是有些不好意思。吃完2024年的最後一頓飯,緊接著的就是一年中最後一個節目——放煙花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我們走出家門,外面似乎也被染上了春節喜慶的氣氛,變得不那么寒冷了。一朵又一朵絢麗的煙花在夜空中開放,我們頭仰著,看著這些煙花心裡有說不出的喜悅、歡欣……

我喜歡過春節!喜歡春節的親人相聚和春節那放煙花的景象……

冬天剛默默的走了,初春又悄悄的來臨。它的來臨使大地煥然一新,讓我們告別了冬天的寒冷,迎來了春天的溫暖!

清晨,我在校園的天空中時時都可見燕子從上方飛過,一邊飛一邊唧唧的叫著,好像在說“春來了、春來了”。不僅是燕子能感到春來了,我也能感到,因為每當微風吹過,就可聞到一種撲鼻清香。而且我們脫掉了冬裝,換上了時髦的春裝。

春天,大地從寒冬里復活過來,被人們砍割陳舊了的草木,又茁壯地抽出了嫩芽。不用人工培植,它們就在風雨滋潤和陽光的撫照下,生長起來的。這時,到處都是綠海,襯托著紅的、白的、黃的等鮮花,微風吹來那濃郁的花粉青草的氣息,直向人們心裡鑽。我們都張開嘴巴深深的呼吸著新鮮空氣。

春天也是放風箏的好季節,各式各樣的風箏在燦爛的天空中飛舞,小孩的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昨天,陽光明媚,我和舅爺爺去賀龍體育廣場放風箏。廣場人很多,風箏千奇百怪,令所有的人陶醉在風箏的世界裡。感受到春天的溫暖!

夢幻般的季節——春天,讓我想起了杜甫的詩——絕句: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盼望著,盼望著,春天來啦,一年一度的科技藝體節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裡登錄啦!看,操場上人山人海,彩旗飛揚,聽,校園裡鼓聲震天,歌聲蕩漾。

同學們統一著裝,精神抖擻,好像正等著出征的號令。開幕式終於拉開了帷幕,管樂隊最先出場,一支支樂曲讓整個校園熱鬧起來,鼓聲,掌聲,歡笑聲,響成一片!

檢閱正式開始!最先接受檢閱的是六年級方隊,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大呼口號,揮舞彩旗,昂首闊步地朝主席台走去,真可謂是“老將出馬——一個頂倆”!接下來經過主席台的是五年級方隊,雄渾的音樂,豪壯的吼聲,真是氣勢磅礴!

很快,就輪到我們三年級了,我們的隊伍鴉雀無聲,同學們邁著矯健的步伐,有條不紊地跟在四年級的後面,不妙,俊俊的腳踏反了,我的心像“十五隻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還好,我瞟了他一眼之後他就迅速改過來了。經過主席台時,我們齊聲高呼:齊心協力,爭創佳績,揚帆遠航,超越夢想。那聲音,那架勢,真是無人能敵啊!很快,開幕式結束了。

我們盼望下一個科技藝體節會在明年春天準時登錄。

重慶市萬州區紅光國小三

我的家鄉,山水相得益彰,房前屋後鬱鬱蔥蔥……。走進來就會有寫不完的故事,但最令我回味無窮的是家鄉的春節。

記憶中,上國小一年級時,村里村外人來人往、三五一群,大人們有說有笑,都騎著腳踏車購置年貨。而我們這些小精靈除了盤算著新衣服外,還在絞盡腦汁想著怎么問大人多要點錢。門口的鞭炮聲對我們總歸是些吸引,買上一盒袍子,抽出一支,輕輕一擦,“噼啪”聲清脆而有勁,那種得勁我們心裡最清楚。

而今年的春節,忽然發現路上騎腳踏車的人少了,各種車的鳴笛聲給春節增添了無限的鬧意。而我們這些小孩子奢望的也已不是新衣服,幾個小夥伴心裡都在想著自己的“老九九”。隔壁的小亮想的是春節有個學習機,可以學學英語;而我想的是有台電腦就好了,可以用剛學會的一點網路知識看看別的小朋友春節怎么過;……

一瞬間,我突然覺得一切隨著春節的腳步聲都在變化著。大人、小孩、生活都已經回不到從前啦。而如今我也總算真正明白了什麼叫大人們常說的發展。

河南省內鄉縣瓦亭鎮袁營中心國小三

時間如水,光陰似箭,一年又一年飛快地過去了。馬上我們就要告別”2024年,向2024年的春節邁進。我心裡可是高興得不得了。

在春節里,外婆一定會把我從南郊接到鄉下去和我的姐姐玩。我每次都會帶去許多禮花。禮花種類繁多,有月旅行”、金色菊花”、朵朵花開”。而我最喜歡得要數黃金瀑布”了,你只要一點火,它就會從禮花筒里飛”出一個大圓球,然後圓球就會越飛月高越來越大,最後會變成一條2米左右的金線。正當你覺得無聊準備走開時,它會突然湧出一股金色的水”,可美麗啦,會令你大吃一驚。我們還會在半夜時放鞭炮。告訴你一個秘密我在放鞭炮前必須準備一杯溫茶和一隻麵包。一邊吃,一邊喝,一邊看爺爺奶奶放鞭炮。瞧,多自在。

還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那就是能在春節吃到許多好東西。也許這些菜的味道不會亞於5星級飯店。有紅燒丸子,清蒸甲魚,紅燒大排等可口的飯菜。我或許還能和姐姐收到人家送得許許多多的朱古力、糖果和零食。現在你一定和我一樣,已經在擦那欲垂三尺的口水了。

我愛過春節,它不但讓我長了一歲,還能給我我快樂。我愛過春節!

黑龍江省大慶市東湖第三國小四

盼望已久的春節終於來了,我們換上了新衣服,一家人圍坐在火爐旁,吃著豐盛的年夜飯,有墨魚燉豬肚、紅燒邊魚、鄉里豆腐煮土雞、芹菜炒豬血粑、小炒菠菜等等……現在想起來我都口水直流。我們以便吃一邊看著中央電視台的春節晚會,大兵和張衛國的相聲段子把我們笑得人仰馬翻,在不知不覺中2024年的鐘聲敲響了,密密麻麻的鞭炮聲響徹了神州大地,絢麗的煙花像鮮花一樣在天空中綻放,把茫茫的黑夜點綴得如同白晝一般。

大年初一早上,我早早起來給爺爺奶奶拜年,爺爺奶奶把早準備好的壓歲錢給了我,我拿著壓歲錢好高興,我要把壓歲錢存起來,等要用的時候再用。

爸爸還帶我到外婆家去拜年了,我見到了四年前的小狗,它長了一身烏黑的毛,我們叫它“黑面”,它如今已長成了一條大黑狗,見到我們來了老遠就搖著尾巴來迎接我們。我帶著“黑面”到山上去玩了,還用棕樹葉做了一把扇子和一把拂塵,“黑面”跟在我的後面像一個忠誠的衛士,當我離開外婆家的時候,它一直送我們上車,我真有點捨不得離開它。

春節我過得好開心啊!

春節即將來臨了,我知道大家一定非常喜歡過春節。因為大家可以貼春聯、看春節聯歡晚會、走親訪友……

記得去年春節快來臨時,我在家裡學寫對聯,我站在一旁看大人們寫對聯,只見他們手拿一支毛筆,在墨水裡蘸了蘸,然後就在紅紙上寫了幾個大字。具體內容我已記不清了。那一幅對聯寫得非常工整,我見了就對爸爸說:“能教我寫對聯嗎?”我清楚地記得爸爸問:“你會用毛筆嗎?你知道應該怎樣寫對聯嗎?”我搖了搖頭說:“不會。”於是他又說:“你今年又長大了一歲,居然連毛筆都還不會使用,趁著這個機會,我就教你幾招吧。”聽了爸爸的話,我高興地跳了起來。

爸爸告訴我,寫字時身子要坐直,不要趴在桌子上。然後又詳細地告訴我應該怎樣使用毛筆。聽了爸爸的一番話,我終於學會了使用毛筆的一些最為基本的方法。接著爸爸又讓我寫了幾個字給他看看。我寫了五個字:“我最愛中國”。寫得歪歪扭扭,大概是剛使用毛筆吧!爸爸見了笑了笑:“字倒是寫得不錯,就是筆畫不直。”

於是爸爸又教導我:“寫每個字時並不是要用同樣的力量,在寫每個字時,用的力量要有輕重變化,這樣寫出來的字就更有變化,看起來也更美觀。爸爸說完還示範地寫了幾個字讓我模仿。看著爸爸寫的字,就是挺舒服。我照著爸爸的樣子試著寫了幾個字,還真有進步,比剛才寫的看上去要好多了,我開心極了。

爸爸還告訴我,寫字要經常訓練,多去模仿名貼。寫得多了,字就越寫越好看。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一轉眼又來到了春節,一轉眼我又大了一歲。

乘上長途汽車,和表姐一起前往遠在安徽農村的外婆家。車在高速公路上快速地行駛著,沿途的風景盡收眼底!白雪皚皚,一切都似乎未沾染城市的喧囂。看著這美不勝收的景色,仿佛只有一會兒就下車了。

我興奮地跑進家門,一眼便瞧見了早已在門口等候的外公外婆。我一個箭步衝上前去,雙手作揖,調皮地笑著,說:“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好好好,先進來再說,小財迷。”大家都沉浸在了一片歡聲笑語之中……

除夕那一天,第一件事就是貼春聯了,外公還特別囑咐我,讓我去找幾對春聯兒,貼在我家大門上呢!“時時福臨門,步步來好運。”我大聲喊道。外公說春聯都是吉祥話,是人們祈求在新的一年裡能夠過上幸福的日子。“啊!我又找到了!”我不禁大叫,“金杯醉酒乾坤大,玉兔迎春歲月新。”少頃,我又跑到了小賣部去買了兩個紅艷艷的大燈籠,表姐又在院子裡掛了些五顏六色的小彩燈,一閃一閃,溫馨極了!大院兒很美,即使我們大家都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可還是滿足地笑了……

漸漸地,夜幕降臨了。我們一大家子吃完年夜飯,便準時圍坐在電視前收看“春節聯歡晚會”。相聲、小品讓我們捧腹大笑;魔術、雜技讓我們嘆為觀止;唱歌、跳舞也渲染了我們一起載歌載舞……一首《時間都去哪兒了》是我認為此次豬年春晚最大的亮點。它不禁讓我感動,那位父親和她的女兒每一年的照片輪流出現在大螢幕上。時間偷偷溜走,但同時也在父母的臉上刻下了印記。真摯而又平實的歌詞,喚起了我濃濃的親情。此刻,晶瑩的淚珠已順著我的臉頰緩緩流下……“當,當,當……”新年的鐘聲敲響了,瞧,空中!有那么多的孔明燈,好似滿天繁星,多美呀!即使這么晚了,也還是阻止不了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無限憧憬。我表哥也迫不及待地拿著一個孔明燈跑了出去,我跟在他身後,打著手電筒,跑到了一片空曠的田野。點燃孔明燈下的蠟燭,看著它徐徐上升,我雙手合十,默默地祝願自己:希望我能夠在新的一年裡學習更上一層樓,早日穿上一身迷彩,實現自己的夢想!

一覺醒來,便是大年初一。我們一群小孩兒就開始走東家串西家地拜年、收壓歲錢。滿滿的口袋使我笑得都合不攏嘴了!

一步步數著前進的腳步,我又不禁感嘆時間流逝之快。我又將踏上回家的旅途……

春節的前兩天,孩子們的臉上露出了春節特有的快樂,大人們一年的勞累得到了安撫,春節是多么重要的節日啊!

走在有濃郁春節氣氛的大街上,到處張燈結彩,每棵樹上掛滿了大大的紅燈籠,市場裡的人群都穿著厚厚的棉襖,嘴和鼻子前有一絲白氣慢慢的上升。人們手裡都有提著年貨的、有捧著桔子樹的、有抱著娃娃的,場面熱鬧極了,臉上都掛滿春節到來的喜訊。

回到爺爺家,隔壁鄰居一家三口都在搞衛生,媽媽忙著對我說:“趁現在有空,我們也開始打掃一下爺爺家吧!”我會意的點了一下頭,媽媽給我一雙手套和一條毛巾,接著我們倆就熱火朝天的幹了起來。先抹門,後抹窗,不一會兒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就把整個房子都打掃的一塵不染,這樣更加能顯示出新年新氣象的習俗。

年三十早上我們要把去年所有的春聯和福字都撕下來,貼上新買的,這叫除舊迎新。晚上,我們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年飯,在外打工的姑姑和姑丈也要回到家裡,團年飯里會有很多好吃的菜,還有飯要多煮一些,留下一些剩飯過年,這樣寓意年年有餘,每年都有吃不完的飯。

過春節真開心呀!我們都開開心心的過了這個年了。

過春節了,孩子的臉上露出了春節特有的快樂,大人們一年的勞累得到了安撫,春節是多么重要的節日啊!

走在有濃郁春節氣氛的大街上,到處張燈結彩,每棵樹上掛滿了大大的紅燈籠,市場裡熙熙攘攘的人群都穿著厚厚的棉襖,嘴和鼻子前有一絲白氣慢慢的上升。市場裡的人手裡都提著年貨、拿著鮮花、捧著桔子樹、抱著娃娃,場面熱鬧極了,臉上都掛滿春節到來的喜訊。

回到家裡,鄰居一家三口都在搞衛生,媽媽忙著對我說:“襯現在得閒,我們也開始打掃一下裡屋吧!”我會意的點了一下頭,媽媽給我一對乳膠手套和毛巾,接著我們倆就熱火朝天的幹了起來。先抹門,後抹窗,不一會兒我和媽媽就把整個房子裡屋外屋都打掃的一塵不染,這樣更加能顯示出新年新氣象的習俗。

年三十早上我們要把去年所有的春聯和福字都撕下來,貼上新買的,這叫除舊迎新。晚上,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年飯,在外打工的人也要會到家裡,團年飯里會有很多菜餚,還有飯要多煮一些,留下一寫剩飯過年,這樣寓意年年有餘,每年都有吃不完的飯。

年三十晚就是舊年的最後一個晚上,所有人都要守歲,不能睡覺除了小孩和老人,守到新年到來。早上我們一家大小就要去走親戚,到親戚家裡拜年,當然親戚來會來我家所以就要安排幾天去親戚家,還要有幾天要待在家裡招待親戚朋友,春節之後還有元宵節,元宵節的主角就是湯圓了,湯圓意味著團團圓圓。

春節代表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民風民俗,春節在中國人的心中有著不可缺少的地位。

天津的春節1400字

天津春節的時段廣義上是指從農曆臘月初八臘八節開始,一直到二月初二龍抬頭結束。天津民間有“沒出正月就算過年”的說法。但狹義上講,天津春節當天僅指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

臘八節是在農曆臘月初八。這一天,家家開始熬臘八粥,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豆子、米、乾果,給孩子們做還要放紅糖、白糖。還有臘八蒜,把大蒜剝了皮,泡入醋內,再加白糖,拌勻。過年時,人人吃餃子。等吃餃子時打開,那蒜就呈翠綠色了,給白白胖胖的餃子又添了一種美味。

準備過年,大人們忙,孩子們也忙。福字、吊錢兒、燈籠、窗花都是要買的(也有的自己做)。孩子們更是在煙花攤前挑來挑去,不買一大兜不行。最後大人帶著孩子們去買各種各樣的糖、蜜餞、乾果。吃的、穿的、玩的、用的都要買齊全了。

臘月二十三就是小年了,孩子們吃著糖瓜兒,等著天黑。吃飯後,大人帶著孩子們去放焰火。屋內的人聽到外面的煙花聲一點兒也不會覺得煩。那些煙花把黑夜襯托得無比美麗。

這一天孩子們也要吃糖,街上賣的糖有長方形也有瓜形,這些糖統稱為“糖瓜兒”,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嚼在口中又黏又甜。

關於臘月二十三,還有一個傳說:

傳說有個神為“灶王神”,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曆,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匯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

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並供上用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後將竹篾紮成的紙馬和餵牲口的草料。用飴糖供奉灶王爺,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還將糖塗在灶王爺嘴的四周,邊塗邊說:“好話多說,壞話別說。”這是用糖塞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別說壞話。

今日,人們在臘月二十三吃的糖瓜兒,就是為了粘住灶王爺的嘴而製成的。

最忙的日子莫過於二十三之後了。家家戶戶都要大掃除一次,各種食材更要準備充足,因為大多數的店鋪都在正月初一到初五關門,什麼雞、鴨、魚、肉、米到了正月初一絕對難買。

到了除夕,全天津都沉浸在熱鬧的海洋。家家都忙活著年夜飯,酒肉的香氣飄散四方。大人孩子一大早就穿上新衣裳,收拾好自己就跑出去把對聯、福字貼在門外,屋內就在窗戶的玻璃上貼窗花、吊錢兒。家家熬夜,每晚燈火通明,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工作的人也都放假了,搶票趕回家和家人過年、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年級很小的孩子,所有人都要守歲。

轉天是正月初一,雖然還有些放焰火的孩子,但比除夕到臘月二十三這三天的少多了,全天津大部分人都在休息。有的孩子們和爸爸媽媽去到親戚家串門,給親戚家孩子送紅包;有的全家在家裡接待客人(倒不分什麼男女老少)。好多地方都有廟會。極愛逛廟會的是孩子們,是為了看花燈,買些新年專賣的小玩意兒和小吃。

正月初六店鋪開門,但也不是全部,還是有少數鋪子繼續休假。開門的鋪子也不忙,還是可以抽點空去逛廟會。

正月十五又是一個高潮——元宵節。一個個圓圓的小湯圓兒,是孩子們的最愛。

街上,家家戶戶倒不至於張燈結彩,但都掛上了各式各樣的花燈、燈籠。孩子們有的找大人領著到街上玩兒,有的在家裡欣賞家中的紗燈。

正月十六春節就結束了。孩子們再歇些日子就該去上學了,大人們也該去上班了。天氣漸漸轉暖,春天就快來了。

這便是天津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