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春節作文1000字

按照老規矩,我家鄉湖南婁底的人們從臘月起就開始準備過年。

在大家眼裡,吃是過年必不可少的一環。臘月初八,人們都開始殺年豬,掛臘肉、臘雞、臘鴨、乾牛肉,像要過冬的動物一樣儲備食物。

臘月二十三起,開始有了炮聲,春節的熱鬧氣氛也傳播開來。

我家鄉有一句俗語:“二十七殺醃雞,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家家有”。這講的也是春節前準備的景象,在我看來,做糍粑是很有趣的一件事。糍粑的原材料是糯米,先用水浸泡一個晚上,第二天拿出來蒸熟,便可開始打了。先在地上放一個石臼,用我們家鄉話叫“刷兜框”,有兩個人每人拿一個實木做的“粑棰”,兩個人雙手持棰,交替著打,兩人嘴裡喊著“一,二”的號子,小孩子也在一旁圍觀加油,好不熱鬧。打爛之後,由姑娘們來完成完善工序,她們將糍粑放入有圖案的硬板中——上面大多刻著“萬事如意”“恭喜發財”等字樣。將硬板使勁往下壓,糍粑便做好了。

到了除夕,炮聲更響了,人們臉上的笑容多了,熱鬧的氣氛也更濃了。在夜晚到來前,我們要做一種我家鄉獨有的食物——丸子,這丸子分兩種,一種是“雪花丸子”,先搓一個肉團,再放進一個裝滿米的盤子裡,鏇轉盤子,肉團便沾滿了“雪花”;另一種則是“炸丸子”,做法是直接搓一個肉團,並將它放進滾燙的油鍋中炸。這兩種丸子風味不同,前者香糯可口,後者則外脆里嫩,一咬下去肉汁濺出。我更偏愛於炸丸子,我總是在大人不注意時偷偷拿幾顆,到了真正吃飯時,炸丸子總是少了很多。每當吃到這種食物時,獨屬於我家鄉的味道便縈繞在鼻尖,口中的幸福感直達心間。吃著年夜飯,看了春晚過後,還有一件重要的事——祭祖。先在家門口請“天地菩薩”,再到家裡面擺起“三鮮酒禮”,目的是保佑來年“人興財旺,五穀豐登”,在爺爺奶奶說完一些晦澀難懂的話語之後,就開始放炮,然後開始吃“守歲飯”,吃完後便睡覺了。

正月初一早晨,大家都早早起來,穿上新衣。我們家鄉有個規定,大年初一早晨必須在六點前吃完開年飯,放完開年炮——炮至少要有一萬響。之後便是拜年,“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姑媽”,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初一是兒女給父母拜年,初二丈夫給丈母娘拜年,初三初四給其他親戚拜年。於是,每天外出拜年的人不同,留在家裡等其他人拜年的人也不同。

我們家鄉初一到初五要舞龍,小龍13人舞,大龍15人舞,每人手中抓一根木棍將“龍”舉起,舞出各式花樣,龍的樣子栩栩如生。關於這舞龍,還有件趣事,在我爺爺年輕時,他在橡膠廠里當廠長,到了過年的時候,橡膠廠請人來舞龍助興。我們家鄉舞龍有個規矩,舞龍時有人在旁邊放炮,炮聲不停,舞龍不停。舞龍時,橡膠廠的員工們在一旁放炮,廠里儲備的炮放完了,再去外面買炮放。圍觀的員工們看得不亦樂乎,舞龍的人舞得苦不堪言,有些人都快堅持不住了。一旁的一個老大爺見狀,連忙將身上的馬褂脫下,草草地往腰上一系,便去接替堅持不住的人。但舞著舞著,老大爺腰上的馬褂居然掉了下來,老大爺的腳被馬褂絆住了。這一絆,可就壞嘍!只見舞龍的人如同多米諾骨牌般接連倒下,全場哄堂大笑。

到了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唯一的活動就是吃元宵。這一天也算是春節的終結,這一天炮聲漸漸消散,春節的氣氛也逐漸散去,但家鄉春節的熱鬧還停留在心裡,久久不能散去。

我喜歡這種熱鬧的感覺,這是我留戀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