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春節作文8篇

春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在春節里,人們會準備很多美食,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舌尖上的春節作文8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舌尖上的春節

在我看來,年味是凝結在舌尖上的,一年又一年,我們就在這樣的年味中,慢慢長大了。

“進了臘月門,就是過年”老話雖是這么說,但在現在,過年的熱鬧喧騰,似乎是從小年開始的。在小年這個春節的盛大開始中,餃子第一次揭開了她的面紗。

餃子永遠是過年餐桌上最重要的角色。餃子寓意著更歲交子,無論這一年過得怎樣,春節的餃子永遠是一家人的年終盛宴。“舒服不過躺著,好吃不過餃子。”餃子美味,餃子餡更是變化多端,令人多吃不厭。

在我的老家,餃子餡總是經典的韭菜豬肉餡。韭菜是新下的,鮮嫩多汁,剛買來摘來的韭菜更是青翠欲滴。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地上鋪著幾張報紙,一起摘韭菜,年味與家的味道就在這裡,慢慢升華。豬肉最好是手切的,可以一粒粒清晰地嚼到,最好有些肥肉,豬肉的肥而不膩與韭菜的鮮辣融合在一起,正是對年味的最完美詮釋。

韭菜豬肉餃子本是最佳組合,可年三十晚上子時要吃的餃子卻是素餡。老一輩人說這象徵著來年樸素平淡、平平安安。我對這種說法不太相信,但素餡餃子的確也別有一番風味。

把胡蘿蔔、粉條、豆腐切碎,攤一個蛋餅切成小塊,有時加些木耳,素餃子餡基本上脫不了“這一套”,但就是這幾味簡單的食材,卻能調出美味的餡兒。素餡沒有了肉餡的那種濃烈的肉滋味,多了一股清淡的感覺,也可以對春節期間的大魚大肉起到一個很好的調節作用。不過令我疑惑的是,有時素餡里也加些海米蝦仁,這還叫素餡嗎——也許素餡只是人們的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寄託與嘗鮮的滿足罷了。

餃子皮也頗有講究。必須要用死面的那是一定的,放了酵母就變成煮包子了。這幾年新出了一種“餃子粉”,據說是專門用來做麵皮用的,其實味道嚼勁與一般的餃子皮沒什麼差異。擀麵皮真是門手藝,擀麵皮講究中間厚,邊上薄。要想擀得又快又好,挺不容易。現在,肉店裡有賣機器壓的餃子皮,兩片皮之間撲上點麵粉,顯得死氣沉沉,口感也一般。

每當吃完餃子,總要喝上一碗煮餃子的清湯,說是“原湯化原食”。其實拋開營養不講,清湯的味道品相還是不錯的:清湯的色澤是有著穀物氣息的淡黃色,味道既有一種餃子皮的清淡,也有露餡餃子肉餡的鮮美——所以煮餃子時,露餡餃子還是必不可少的呢!喝下一碗湯,感到周身熱乎乎的,寒冷驅散殆盡,也沖淡了剛才吃餃子的鹹味。

在吃餃子時,總少不了幾個翠綠色的身影,那就是臘八蒜。吃一口餃子咬一口臘八蒜,感覺那種辣味在鮮味里散開的感覺,緩解了肉餃子的油膩以及臘八蒜的辛辣,可謂是兩全其美!米醋、綿白糖、大粒蒜,把它們種在玻璃瓶子裡(原來是用瓷罐子以及玻璃罐子的),小年時便可收穫一瓶翠綠臘八蒜。今年我家的臘八蒜是翠綠色的,可醋卻成了草綠色,沒達到老舍先生“色味雙美”的標準啊。

說到小年,似乎還有一種沉寂已久的習俗:祭灶、吃關東糖。在濟南城區里,祭灶的習俗早已無影無蹤,關東糖、糖瓜也越來越少。不過我今年有幸尋覓到了桿狀的關東糖。關東糖很脆、很酥,有時咬一口還會迸濺出許多渣渣,不過那甜味是沁人心脾的,與廚房裡柔弱無骨的綿白糖是沒法比的,多了一層過年的香氣,讓人很是舒暢。

我在福建吃過一回白年糕:味道雖不錯,可口感是單一至極,好像在咬糯米糰子。山東的黃米年糕就不一樣了。原材料是黃糯米麵,與面時直接把洗淨的大棗整顆放進去,正好隨著與面被絞碎一部分,進到黃米麵裡面,捏成窩窩頭狀,上鍋蒸熟。吃黃米年糕時,離大棗越近,棗味越濃,還要時刻提防著,別被棗核咯了牙,多么有趣!

說到年糕,就不能不說豆包了。豆包講究心裡美,其實也是餡料的重要性。做豆包前一天晚上要把大紅棗以及紅小豆放糖放水,煮沸了再燜。第二天上午餡料已燜得差不多,甜糯軟香,直接吃更是美味無比,即刻用發麵包了放進蒸籠里,還要一同做些饅頭。蒸出來的豆包外表普通,裡面卻是紅彤彤的,煞是好看、煞是美味。

最後要介紹的,也是我最為喜愛的,就是酥鍋了。酥鍋這手藝,我的親人里只有我姑姑有,而奇怪的是我奶奶卻不會。酥鍋之做法,我也不清楚,大概就是把喜歡的食物煮熟了加某種香料燉吧。最後收了汁,放涼以後,每種食物既保存了些許原味,也有一種互相聯通的不可名狀的香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酥鍋涼了才好吃,可地凍天寒的,不免令人不太適意,也是春節美食中的特色一員了。我們小區來了個賣酥鍋的,掀開鍋蓋,冒出的竟是陣陣熱氣,這算什麼酥鍋!他那酥鍋還有哩啦的湯水,味道一般,竟然還有人買!於是我便決定再也不吃他家的了。

酥鍋有酥白菜酥豆腐酥魚酥雞酥豆角酥海帶酥肉酥口蘑酥木耳等等,什麼都可以往裡放,我最愛的是酥海帶。

過年,其實不僅是一個盛大節日,也是億萬中國人的心靈寄託。我衷心希望這些美食,凝固成舌尖上的年味,一代又一代流傳下去,一年又一年期盼下去。

篇二:舌尖上的春節

春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在春節里,人們會準備很多美食,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說到美食,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的就是零食。走進超市,各種賀年零食琳琅滿目、應有盡有:糖冬瓜、開心果、瓜子、嘉應子、朱古力、蛋卷、薯片、葡萄乾、飲料……來置辦年貨的人們,特別是孩子們,高興地笑著、嚷著、挑著。當然,不管是誰家零食中都少不了那五彩繽紛、味道各異的糖果,因為它寓意著來年生活的幸福與甜蜜,每家每戶都會買上一些。

單單是零食,還不能體現春節美食的豐盛。讓我們再到年夜飯的餐桌上找找答案吧。那簡直就是一次小型的美食博覽會!年夜飯的餐桌上,白切雞、燉鴨、煨鵝、鹵大腸、紅燒豬蹄、清蒸魚、白灼大蝦、姜蔥炒花蟹、胡椒鮮蚝、瑤柱髮菜湯……真是讓人垂涎三尺,名副其實的一場舌尖上的狂歡!家家戶戶會根據家人的口味準備不同的美食,然後一家人圍坐在熱氣騰騰的飯桌旁,一邊吃飯,一邊拉家常,敘親情,是那么喜慶熱鬧、溫馨感人。

而我們家每年最有特色的一道保留美食就是甜醋豬蹄。奶奶每年二十九都上市場選購上好的豬蹄。回家後,她將兩瓶甜醋、一斤姜、半斤冰糖,還有適量的水放進一個大瓦鍋里熬兩個小時,然後再把洗乾淨切成塊的豬蹄倒進去熬半個小時就大功告成了!忍不住舀上一碗嘗一嘗:豬蹄軟而不膩,湯水酸酸甜甜,讓人食慾大增!

我愛快樂團圓的春節,更愛春節里的美食!

篇三:舌尖上的春節

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隆重、最喜慶的傳統節日,而除夕夜的年夜飯是春節里最重要的節目。吃——是過年的一大特色,它與喜慶的鞭炮、吉祥的春聯、祝福的拜年、幸運的紅包一樣,閃耀著濃郁的年味兒。

在鼠年春節里,我家除夕夜地年夜飯與別人家一樣富足豐盛,有大富大貴地白切雞、吉祥如意地扣肉、富足有餘地五柳魚、團團圓圓地釀豆腐等家庭傳統菜餚,這些老花樣是鎮桌之寶,哪怕不吃也要做好擺上桌。碩大地餐桌中央地火鍋熱氣騰騰,散發出雞湯味、蘑菇味、海鮮味。人們下筷最多地還是爽口地芙蓉酥、時令地春卷、綠油油地青菜……大家都認為菜越多越好,最好是幾天都吃不完,這才叫過年。傳統習俗講地是年味,年年有餘才會興旺,剩了表示來年有得吃,所以年夜飯家家戶戶都是預多不預少。可是要是天氣不好,翻南風,吃不完地食物就容易變質,造成浪費。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地提高,平時每天吃地都像過年一樣,大魚大肉,在人們地舌尖上幾乎沒有了誘惑。吃,有了很大地變化。同時,人們還充分認識到健康地重要性,從舌尖上開始自我約束,以清淡、低脂為主,形成從舌尖向足尖上地轉移,邁開自己地足尖向鍛鍊要健康。國家政府也號召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地優良傳統,要求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形成環保節約地新風尚。我們知道,實際上在全世界很多國家,節約食物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習慣。澳大利亞人自助食物在手中,吃完才上新食物;墨西哥人不愛面子愛打包。而我國自古對食物就有節約地習慣,戰國時期儒家學派代表孟子曰:“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我們為何不借鑑呢?不浪費食物,最好就是從我們家庭地餐桌做起,做到不剩飯、不剩菜,不浪費食物,吃多少做多少,養成不浪費糧食地良好習慣。

鼠年初三,我們家族聚會地餐桌上,就比以往有所改變———雞鴨魚肉地盤子比往年小了,量也少了,而青菜多了。大家都認為重在感情交流,吃是次要地。以往認為吃剩了打包沒有面子,如今隨著社會觀念地改變,大家都樂意把吃剩地菜打包帶走,共同享受節日聚會帶來地快樂。

舌尖上的春節,給了我們美滿幸福的感受,讓我們有時間與家人、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忘掉壓力,忘掉煩惱,開開心心享受舌尖上帶來的歡樂。而同時,環保節約正成為大家的共識,節儉成為時尚,健康成為生活的新目標。

篇四:舌尖上的春節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春節。今年的春節,我這個“吃貨”吃到了不少美食,大飽口福。當然要把這些吃過的美食細細盤點一番啊!

老車記麻辣香鍋

第一站——大上海美食城。到了鄭州,如果不去大上海美食城,那可等於白去了一趟。這裡匯聚了各地美食:頂呱呱牛蛙、重慶小火鍋、旋轉壽司、韓國料理……應有盡有。我們最終選擇了鄭州特色美食——老車記麻辣香鍋。它被稱為是“炒著吃的火鍋”。就是將羊肉片、培根卷、魚丸、腰花、大蝦、豆腐皮、油麥菜等加入密料在砂鍋里炒制。菜上來,哇!裡面放的辣椒足足占了三分之一,蓋在菜上,似一片火海,看著它特有食慾。我迫不及待地夾了一個魚丸,放入口中,真是鮮香麻辣,令人渾身舒暢,真實太好吃了!不一會兒,我就被辣的渾身冒汗,嘴唇上下跳動,像在跳騎馬舞。儘管如此,我還是抵制不了美食的誘惑,邊吃邊叫喚,怎一個“爽”字了得。

開封灌湯包

第二站——開封鼓樓夜市。回老家開封過年,當然要去鼓樓夜市的小吃轉一轉。雖然是春節,但這裡依然人流如織,熙熙攘攘。人們邊逛邊吃著這裡的各種小吃。黃燜魚、杏仁茶、灌湯包……我們要了兩籠灌湯包,它潔白如景德鎮的細瓷,形狀如一朵白菊花,我輕輕的用筷子夾起來咬一口,濃香的湯汁便沾滿嘴唇,香味撲鼻,直入臟腑。

必勝客披薩

回老家返程的路上,因為高速免費,我們順道又去了趟許昌,飢腸轆轆的我們決定去品嘗一下西餐——必勝客披薩。點完餐後不一會兒,服務員叔叔就端著熱氣騰騰的水果披薩餅上來了。我定睛一看,披薩餅上有哈密瓜、鳳梨、黃桃等水果,混合著芝士醬與白色的乳酪,色彩艷麗,讓我有點不捨得吃它了。我小心的拿起刀叉,切下一塊放入口中,滑溜溜的,十分爽口,回味無窮。再咬一口,微微蓬鬆的麵餅特別有嚼勁,真好吃!吃完披薩,再喝一口熱熱的爆珠奶茶,心裡便十分溫暖,驅走了冬日的寒冷與霧霾,這感覺無與倫比。

盤點春節美食,我吃到的當然不只這些了,奶奶包的餃子,爺爺做的蒸碗,姥娘姥爺做的紅燒肉、皮凍……這個春節,我是遍嘗各色美食,我的味蕾獨享一場饕餮盛宴。我的舌尖上的春節過得不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