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三百首》讀後感

平生嗜好國粹。鄙人對國粹的理解就是,經久不熄的、怡人貽世的、富含哲理的文化精髓。《唐詩宋詞三百首》理所當然是中華文明的精髓部分,他經久不息,但他更近乎於“怡人貽世的”。如果我們把《唐詩宋詞三百首》比作一座雄偉的殿堂的話,那么我們孩時所學的唐詩和宋詞,就只能算是走進了殿堂的第一門;或者說憑著對雄偉殿堂的一知半解,而對那座殿堂有著熱切的嚮往。當你忽然有一天長大成人時,順著孩時的腳步走近那座雄偉的殿堂時,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它的雄偉還不止想像中的雄偉。只要你有時間真正的在裡面暢遊時,跨越時空的鴻溝、“身”置時空的背景中,並能領會其中滋味,這便覺得原來自己如此的“渺小”,這是我之所以稱自己為“鄙人”的原因。我以為,謙卑的目光會使人走的更高更遠,因為當你手握“謙卑”這副望遠鏡時,你將會深深的探尋那山外之山,或用目光的,或用思想的。

說起唐詩,首推李白。他的佳作不可羅列,他的意境氣象萬千。他信手拈來的一首《渡荊門送別》,每每讀後讓我寸腸泛愁萬里,鄉情直系雲帆。他牽掛著家鄉,家鄉的山水也情意纏長,從他的詩中明了可知家鄉的山水是懂得如何與他惜別的——送君萬里方為別!還有他的三首《清平調》,無意間寫盡了、寫絕了人間的榮華富貴。他的好多詩也是那個時代許多歷史事件的佐證。說唐詩其次,杜甫必不可少。他是個現實主義的大詩人。他的詩也時常朦朧,但他絕不蓋沒現實;他的詩包天含地,但他走的是人間正道。他的詩絢麗多彩,但詩的對仗仍齊心工整;他的詩處處批判,但說盡事實絕不反叛。一首《望岳》和《兵車行》,盡可代表他的詩風。唐詩中還有許多絕筆佳唱,比如《渭城曲》《琵琶行·並序》《無題》《登鸛雀樓》《烏衣巷》……我深醉於那拘泥可塑的詞藻中,我更欣賞那富麗堂皇的祖國山水,還有那悲歡可鑑的歷史與人物。

宋詞是繼唐詩之後的又一座文學高峰。宋詞講究詞牌和音律,但他的內容卻是波瀾起伏的。宋詞中我最愛反覆品嘗的是,岳飛的《滿江紅》,辛棄疾的《破陣子》,陸游的《卜運算元·詠梅》,還有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等。這些詞品熠出時,偉大詞人更像是詩人。他們用自已的筆桿子代斧鉞,把自已的一腔雄心壯志全部交給了國勢日衰的大宋王朝,他們的愛國情懷至今感人至深。他們的筆鋒與唐詩比肩,他們的情懷同輝日月。再讀讀蘇軾那月光流水般的《水調歌頭》,似乎整個大宋都融進了這首詞中,在它的字裡行間中飄落了太多的不甘與無奈。

一首唐詩百讀不厭,一首宋詞千年傳頌。在這微縮的景觀里,有山水,有色彩,有音樂,有舞蹈,有傳奇,有愛情,有歷史,有人物,有高低,有貴賤,還有冰雪,風雨、藍天白雲、冷暖親疏……總之裡面裝滿了大千世界。它們時而分,時而合,時而相互摻雜,或表情,或人物,或大自然,這些都在詩人或詞人的胸中臆念千轉萬回。直到把一個過去的,現有的,預見的世間,通過文字的串連直接書寫在了人們的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