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雷鋒精神

翻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華民族其實就是一部宏篇巨幅的文化發展長卷。從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甲骨文開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諸子百家盛況,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再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以及助人為樂的螺絲釘精神,都無一不是中華文化貫穿始終、一脈相承,都無一不是把中華文化作為民族振興和獨立解放的精神支撐和動力。因此,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既是歷史責任,更是光榮使命;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更是我們青少年的責任。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這句話是雷鋒叔叔說的。雷鋒,一個熟悉而響亮的名字;雷鋒,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戰士;雷鋒,一個歷史永遠抹不掉的記憶。雷鋒精神,是中華許許多多年來一直傳承的精神文明。

社會上的許多人認為“雷鋒精神”就是助人為樂,但在實際生活中,助人為樂似乎越來越少見。一方面是做了好事不但會被嘲諷,甚至還會被懷疑是另有所圖。就像這個問題:是否應該扶老奶奶過馬路?另一方面是感覺做了好事卻沒有回報。難道雷鋒精神就難以在繼承下去,我們就要將雷鋒精神淡忘嗎?不,我們不僅需要雷鋒精神,更應該大力提倡雷鋒精神。

在生活中,我們需要雷鋒精神,我們應該像雷鋒那樣與人為善,和諧共處,處理好鄰里和諧的關係,愛護公物,維護公共秩序,保護環境等,讓社會變的美好起來。

在工作上,我們需要雷鋒精神,我們應該像雷鋒那樣愛崗敬業、做到敬業,樂業,勤業。需要艱苦奮鬥、攜手合作的團隊精神,要遵循誠實守信、平等互利的原則。

在國家中,我們更需要雷鋒精神,只有奉行雷鋒精神,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和諧社會,也只有發揚雷鋒精神,我們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都將因為有更多這樣的人而變得更加美好。

雷鋒雖然逝世了,但他那只有22歲的年齡,卻在我們的心中佇立起了高大的堤壩;他那只有154厘米的身高,卻在我們的腦海中豎立起了威武的形象。“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從時空上來說,隨著時間的流逝,雷鋒離我們越來越遠;但從思想層面來說,不論怎樣地滄海變桑田,雷鋒精神都將會永存。因為雷鋒樂於助人、奉獻社會的精神,對於任何一個民族和社會,都是不可或缺的精神財富。因而,衷心地希望雷鋒離我們近些、再近些,讓我們把雷鋒裝在心裡,讓雷鋒精神永在我們身邊。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文明。讓我們攜手共同打造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