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淺的目光

隨著人類“文明”的突飛發展,人類已步入第二次世界危機。(如第一次小行星撞擊地球,恐龍滅亡的危機……)

短暫的幾十年里,人類休無止盡的排放著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與其它的有害氣體,使大氣污染,溫室效應。我國始終提倡可持續發展戰略究竟何在?

我國本著“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與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大國在國際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但國民的文化素質不高。

我國是重視人才,注重教育,但品德卻時常疏忽。

中國人只注重金絮其外,一顧發展,而不去保護環境。只為一時的利益不去為“明日”的生活而導致敗絮其中。

我國領導人——xx曾說:“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樂,利為民所謀。”所謂的利益,使人類不斷的追求,不斷的“發展”。

通過2024年12月18日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的舉行,中國國務院總理xx發表了題為《凝聚共識加強合作推進應對氣候變化歷史進程》的重要講話後,全面闡述中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立場,主張和舉措。由此更能體現出,中國的政治方針是正確的,但國民素養不高,沒能達到……

日本明治天皇以明治維新改革,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漸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擺脫了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日本堅持了改革開放,積極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善於學習,重視科技和教育,重視人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同時日本更注重的是環保與綠化。日本的綠地面積高達世界的五分之三。此外還有許多事實都證明了他們的“高雅”之處(除了侵略中國外)

我呼喚地球人:“你們快清醒過來吧!”只有世界合作,共同保護大自然,我們才能生存,單靠某個國家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我們應追求團隊精神,重中體現雙贏。

善待環境,人類的家園會更美好,生活更幸福;漠視環境,人類將會受到無情的報復。我們應把短淺的目光放得長遠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