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生活

傳統是唐古拉山脈的水,清潔如練,源遠流長,穿過往昔,來的我們的身邊。插上傳統精神的翅膀,我們會飛。

是《清宗譜》,讓中國文化多了一份取義成仁的精神;是《桃花扇》,讓中國文化多了份歷史的滄桑感;是《長生殿》,讓中國的文化多了份對愛情的緬懷……這些,是傳統的精神文化,是這些文化,造就詩意般的人格,是這些文化,讓民族更具力量。

2024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之一的宋文驄,他作為中國的飛機的總設計師,數十年磨一劍,成就中國殲—10,成就中國人的嘯天的夢想。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有理由為這樣的英雄而感動,可他真正讓我感動的,不正是他身後的精神文化嗎?真正讓我感動的,不正是來自孔子的那句“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所包含的那種責任感嗎?真正讓我感動的,不正是來自《詩經》的“刑天舞乾戚,猛志固常在”的勇於面對困難,奮鬥到底的意志嗎?真正讓我感動的,不正是來自文天祥的“人生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情懷嗎?是傳統文化的力量感動著我,是傳統文化成就了這樣的中國英雄。

記起汶川地震,那時,大家捐血,捐衣物,以此來獻出自己的愛心,汶川地區的人們更是頑強的面對困難,渡過難關。面對災難,讓這個民族真正戰勝它的,不還是我們的精神文化嗎?不正是來自《五人墓碑記》的那句“匹夫之有重於社稷也”的責任感讓我們獻出自己的愛心嗎?不正是來自《易經》的那句“天行建,君子以自強不息”的不屈的精神讓汶川人民堅持到最後的嗎?不正是來自墨子的“兼愛”讓人們團結一心的嗎?

因為有這樣的精神,讓中國人在面對雪災的時候無所畏懼。

因為有這樣的精神,讓中國人舉辦的奧運會的盛典。

因為有這樣的精神,讓中國人終將戰勝乾旱。

太多太多,是五千年的積澱讓今天的生活有這樣的生機,是五千年的積澱讓今天的生活有這樣的活力,是五千年的積澱讓今天的生活有這樣的驕傲,是五千年的積澱讓今天的生活有這樣的詩意。

今天,有人卻折斷了翅膀,傳統的影響力在減弱,不少人沉醉在韓劇中,沉浸在村上春樹的小說里,陶醉於米蘭·昆德拉,與中國的當代脫節,更遠遠地拋開了古代。可是,那些人並不明白,中國的崑曲,絕非韓劇能夠比及的,中國的黃宗曦,不是一個村上春樹所能比及,更不會遜於昆德拉。五千年,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的遺產,那是五千年的驕傲。如果失去了傳統,一切,就空虛了。沒有什麼比空虛更令人感到可悲的。

莊子想過化蝶而飛,那藍天應是他最美的憧憬,讓我們珍惜自己的翅膀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