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議的義務

電影《殭屍世界大戰》最近正在熱播,裡面有一個細節很有意思。全世界都被殭屍攻陷了,唯有以色列及時建造了高牆,擋住殭屍,成了地球上人類的最後一塊綠洲。

電影中,多年前以色列情報部門摩薩德攔截了一段國外的電文,其中提到某地出現了。“殭屍”,大多數人都覺得這太荒謬了,但基於猶太人的傳統智慧,還是安排了一個人專門研究這個問題。正是這個人發現了真相,以色列最終趕在全世界前面,事先做好了防禦。

這種智慧被稱作“第十人理論”,用電影裡的話說是:“如果有九個人讀到相同的信息,而得出同樣的結論,第十人要做的就是提出異議,不管看上去有多不合理,第十個人得考慮另外九個人都錯了的特例。”

異議常常是通往真相的必經之路。不論是個人、群體還是國家,異議不存在的地方,真相也常常被淹沒。在這個意義上,異議不僅是一項基於言論自由的個人權利,也如電影中展現的那樣,還是一項義務,對於個人、群體和國家來說,都是如此。

心理學上的研究表明,當別人的意見和自己不同時,人們常常會做出有利於自己的心理假設。首先會假定對方無知,知道的信息比自己少:其次會假定對方白痴,缺少理解力:如果前面兩種還不夠解氣,就乾脆把對方假定為居心叵測的壞人。

有趣的是,中國公共話語領域,也常會出現類似這些心理學假定的說法,例如“不明真相的民眾”等等。這說明個體和國家在心理學意義上存在同構。

最近南昌的“洗衣機殺人案”正說明了異議對於個人得出可靠結論的重要性。案件最初曝光後,網路和媒體上幾乎一邊倒地質疑女孩的家長,基於生活常識就一口認定洗衣機不可能變成殺人兇器。甚至還有不少人先入為主地認為,住在農村的女孩家長重男輕女,因為近來生下兒子,故而對兩個女兒痛下殺手。直到幾天前,警方調查結果公布,加上一些媒體和個人通過案情實驗的方式還原案發過程,這才消弭了大部分質疑。

因此,對於個人來說,要做出符合理性的判斷。就應該有自我懷疑的精神。克服個人內在的心理傾向,在反對和質疑別人之前。先對自己提出異議,這種義務是出於對自身理智負責任的態度。

在公共領域。允許存在異議的聲音也是一項基於政治倫理的基本義務。除了內部決策過程中應當允許存在“第十人”以外,現代媒體、公民個人和群體都可能成為異議之源。允許這些異議存在不等於培植反對者,而是增加發現真相的機會,使政治不至於淪為僵化、傲慢且蒙蔽的領域。

法庭更應當是貫徹“第十人理論”的場所,律師應當被允許質疑警察和檢察官的調查結果,每個證人應當允許被對質,每份證據都應當被仔細質證。只有把所有異議都擺出來,最終的判決才可能是令人信服的結果。

美國的著名法官漢德說,自由就是時何謂正確不那么確定的精神。有些專斷不是建立在意識形態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對“真相”的壟斷之上,異議就是打破這種壟斷,在真相的領域守衛自由。